中新經緯4月21日電 央行等四部門近日發文明確,鼓勵企業集團在滬設立資金池,實現全球資金便捷、高效的在岸集中管理和使用;加大對國產商用飛機、新能源汽車、大型成套設備等重點出口企業的保險保障力度,推動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加強合作,成立保險共同體,提升對特殊風險保障能力。
據央行網站21日消息,央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從提高跨境結算效率、優化匯率避險服務、強化融資服務、加強保險保障、完善綜合金融服務等五方面提出18條重點舉措,對上海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其中,提高跨境結算效率,便利企業全球資金管理方面,《行動方案》提到,優化外匯業務管理模式和展業流程;完善企業集團全球資金管理體系,鼓勵企業集團在滬設立資金池,實現全球資金便捷、高效的在岸集中管理和使用;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及應用場景;推動金融機構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提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功能和全球網絡覆蓋。
優化匯率避險服務,提高外匯風險管理與應對能力方面,《行動方案》稱,開發多樣化的匯率避險產品和服務。支持外匯交易中心為自貿試驗區人民幣外匯交易提供交易設施服務,完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幣外匯交易服務。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外匯交易中心“銀企外匯交易服務平臺”,鼓勵更多銀行接入平臺直接報價,便利各類企業開展外匯業務。
同時,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提升人民幣跨境使用便利度和收付效率,鼓勵銀行在真實合規前提下,優化單據審核,加強數據共享,提升“走出去”企業全鏈條使用人民幣進行投融資、項目建設和采購、收益回收等體驗。
強化融資服務,助力企業全球投融資方面,《行動方案》其中明確,拓展境內外雙向融資渠道。支持具備條件的銀行參照國際慣例,探索研究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為“走出去”企業提供非居民并購貸款服務,貸款金額不高于并購交易價款80%,貸款期限不超過10年。
此外,運用區塊鏈技術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發揮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作用,通過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實現訂單、物流、倉儲等關鍵環節信息上鏈,開展碳足跡認證試點,逐步構建綠色低碳供應鏈體系,實施供應鏈金融差異化信貸管理,完善供應鏈金融產品體系,規范發展應收賬款、訂單融資以及倉單和存貨質押等融資產品,加大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加強保險保障,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方面,《行動方案》要求,加大對出口企業的保險支持力度。加大對國產商用飛機、新能源汽車、大型成套設備等重點出口企業的保險保障力度,推動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加強合作,成立保險共同體,提升對特殊風險保障能力。支持保險公司根據我國出口新優勢、新趨勢和行業特點為航運等相關領域提供保險服務,不斷優化保險產品。支持保險公司為生物醫藥企業開發海外臨床試驗和高端醫療設備責任保險,對投保企業給予支持。
《行動方案》還表示,支持上海黃金交易所等與境外交易所開展產品授權合作,擴大人民幣基準價格在國際主流市場應用。探索上海黃金交易所特定品種交割國際化,設置境外交收庫。(中新經緯APP)
【編輯:張澍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