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密集發行新增專項債償還拖欠企業賬款
地方政府正加大力度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其中關鍵一招是通過發行新增專項債券籌資來償債。
近日,青海省財政廳公布了2025年第2批青海省政府債券信息披露文件,計劃在7月9日發行約117億元地方政府債券,其中14.2億元的(第四期)新增專項債券(10年期)用于存量政府投資項目,而該期債券的信用評級報告進一步明晰這筆資金用于地方政府償還拖欠企業賬款。
上圖來自2025年青海省政府專項債券(四期)信用評級報告
而今年地方政府發行新增專項債券用于償還拖欠企業賬款并非青海一地,而是全國部署。
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重點用于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
隨著財政部將這筆4.4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券額度分配至各省市,5月底地方密集調整預算報告,其中,湖南、云南、廣西等地明確提出部分專項債用于解決拖欠企業賬款。
比如,根據湖南當地官媒披露,財政部分兩批下達湖南省新增債務限額1823億元,其中專項債務1465億元,其中用于解決拖欠企業賬款200億元。這意味著湖南計劃今年發行200億元新增專項債券,全部轉貸給市縣用于專門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占當地新增專項債額度比重約14%。
云南省人大披露信息顯示,當地年初新增專項債并未安排資金用于償還拖欠企業賬款,但5月底預算調整后,新增了356億元專項債券用于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占當年新增專項債總額比重約37%。另外云南用于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的369億元新增專項債中,也有部分資金用于解決拖欠企業賬款。
隨著地方陸續明確了部分新增專項債用于償還拖欠企業賬款,下半年地方如上述青海等地開始密集發行新增專項債,用于償還拖欠企業賬款。
目前,地方發行新增專項債比較少直接提及用于償還拖欠企業賬款,更多地表述是“用于存量政府投資項目”,而這一表述背后具體資金用途除了用于拖欠企業賬款外,還有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等。
比如,根據青海財政廳披露的信息,青海上述14.2億元實質用于解決拖欠企業賬款的資金,將投向西寧市、海東市、海西州、海南州、海北州、黃南州、玉樹州、果洛州的存量政府投資項目。上述信用評級報告給予這期14.2億元用于解決拖欠企業賬款的債券了最高AAA信用評級,認為本期專項債券到期不能償還的風險極低。
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截至7月4日新增專項債發行約22207億元,其中沒有披露具體項目的特殊新增專項債發行約5195億元,占總額比重約23%。特殊新增專項債資金用途被認為主要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解決拖欠企業賬款等。
按照此前財政部的部署,2024年至2028年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于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因此2025年特殊新增專項債規模不會低于8000億元。
此前財達證券常務副總經理胡恒松告訴第一財經,在償還拖欠企業賬款工作中,專項債資金由財政部劃撥至省級財政廳,省級財政廳再依據規劃和需求分配至地方財政局,最后由財政局撥付給符合條件的企業。需注意,專項債并非清償所有欠款,只有納入前期摸排形成的專門企業名單內的企業,才能獲得資金支持。
近些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其中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加劇了企業經營壓力。目前,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規模增長、賬期拉長,“連環欠”現象較為突出。賬款拖欠既有企業之間拖欠,也有政府拖欠企業,去年中央發文對推進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作出系統部署,今年地方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加力一大體現正是允許新增專項債資金償債。
目前,地方政府償還拖欠企業賬款的方式,除了發行新增專項債外,還可以發行再融資債券,直接使用財政資金償債,盤活存量資源資產償債等。
近年也有一些市縣披露了償還拖欠企業賬款情況,取得一定成效。根據天風證券研報,海南的瓊海、文昌、萬寧和山西陽泉2024年化解政府拖欠企業賬款規模分別為7.45億、3億、2.2億、0.0807億元。內蒙古烏蘭察布、寧夏中衛、陜西全省、云南昭通宣布2024年臺賬內政府拖欠企業賬款清零。
當然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問題仍面臨挑戰,比如今年以來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低迷。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55137億元,同比增長1.9%。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13635億元,同比下降8.3%。
中債資信企業與機構部負責人孫靜媛認為,傳統清欠政府拖欠企業賬款依賴地方自有財力,常因地方財力緊張陷入僵局,而以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形式向企業注入流動性,短期內可以快速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避免債務問題向產業鏈蔓延,創造更好的區域營商環境,為經濟“活血”效果顯著。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6.40萬億元,同比增長9.0%。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70.5天,同比增加4.1天。
【編輯:王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