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1月10日電 微信號“乘聯分會”10日發布數據顯示,10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128.2萬輛,同比增長7.3%,環比下降1.3%;1-10月累計零售1015.1萬輛,增長21.9%。
微信號“乘聯分會”在2025年10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下稱“分析”)中提到,10月乘用車市場的特征有六點:
一、10月乘用車廠商生產、出口、批發均創當月歷史新高,出口創出歷年各月的歷史新高;
二、國有大集團自主品牌發力強增長,上汽、東風、長安、奇瑞、北汽等五大國有大集團的自主品牌10月同比合計增長17%,其中極狐、嵐圖、深藍等大集團的自主品牌“創二代”強勢增長;
三、今年新車呈現波段式批量上市,疊加“反內卷”工作推進遏制無序降價,車企轉向“增配不增價”策略,提升產品吸引力。直觀的降價價格戰稍顯溫和,但年款增配、調整車主權益、“兩新”政策疊加本品廠補加碼等隱形優惠措施層出不窮,10月新能源促銷環比9月微降到9.8%;
四、10月燃油車國內零售同比下降10%;純電動市場零售同比增長20%,增程同比下降7.7%,插混同比下降10.3%,新勢力中的純電動與增程的結構占比,從去年的49%:51%變為74%:26%;
五、10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為57.2%,呈現出由報廢更新、置換更新疊加新能源免征購置稅等普惠政策托底下的新能源平穩增長;
六、2025年1-10月自主燃油乘用車出口235萬,下降9%,自主新能源出口153萬,增長126%,新能源占自主出口39.5%。
數據顯示,10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224.2萬輛,同比下降0.8%,環比下降0.1%。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925.0萬輛,同比增長7.9%。今年國內車市零售累計增速從1-2月增長1.2%,3-6月增長15%,7-9月增速徘徊在6%左右,10月回落到持平狀態,呈現下半年高基數的減速特征,基本符合年初判斷的“前低中高后平”的走勢。
新能源板塊看,10月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達到165.7萬輛,同比增長19.8%,環比增長10.2%;1-10月累計生產1203.7萬輛,增長30.3%。
10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128.2萬輛,同比增長7.3%,環比下降1.3%;1-10月累計零售1015.1萬輛,增長21.9%。(比較:10月常規燃油乘用車零售96萬輛,同比下降10%,環比增長2%;1-10月累計批發910萬輛,下降4%)。
10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出口25.1萬輛,同比增長104.2%,環比增長18.6%;1-10月累計出口187.9萬輛,增長71.7%。(比較:10月常規燃油乘用車出口32萬輛,同比下降2%,環比增長0.1%;1-10月累計批發269萬輛,下降7%)。
對于11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微信號“乘聯分會”認為,11月共有20個工作日,較去年同期少一天,較10月的19個工作日多一天,生產銷售時間相對稍短。
微信號“乘聯分會”在上述分析中提到三點:政策推動年末增量。受今年新能源車車購稅免稅到期,明年買車多5個點車購稅的政策影響,消費者年末購車緊迫感更強,因而選擇車型更考慮提車進度。為應對交付周期延長導致的消費者購車成本上升,車企紛紛推出購置稅補貼方案,這種兜底式方案只是今年年末的暫時行為,未來不可持續。消費者購車受環境氣氛影響很大,由于熱銷車型的購買排隊,很多消費者轉而購買平銷車型,這推動了車市消費熱度持續上升,銷量會有進一步提升。
季節因素推動年末走強。隨著天氣轉冷和年末農民工逐步返鄉,農村地區的購車熱情會逐步釋放,新能源車和中低端燃油車市場也將逐步升溫。庫存是有效保障購車選擇的基本要求,12月到春節前的旺銷期需要庫存充裕,11月是建庫存的最佳時機,因此11月的廠商銷量仍會表現較強。
出口延續強勢增長。下半年以來中國汽車出口局面持續向好,自主新能源的海外市場認可度不斷提升,海外營銷網絡快速擴張,部分海外市場增勢良好。隨著國際芯片等供應鏈的不穩定現象出現,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優勢進一步體現,中國汽車出口的增長態勢仍將延續。雖然外部貿易環境更為復雜,但俄羅斯去庫存壓力減少,推動中國對俄羅斯和中亞地區的汽車出口負增長壓力減小。(中新經緯APP)
【編輯:張澍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