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16日電 (羅琨)“領英沒有退出中國。”在2023年5月宣布中國本土化求職平臺“領英職場”正式停止服務后,領英中國區總經理王茜彼時每一次開會都要向客戶強調。
事實上,領英不僅沒有退出中國,到今年五月,領英在中國的戰略轉型已經滿兩年,完成了面向中國全球化企業的深度戰略調整。
近日,王茜在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透露,在中國出海100強企業中,已有超過76%的企業與領英展開深度合作。過去一年,領英中國新增了超過1000家企業客戶,目前服務的中國全球化企業已超過2000家。
她表示,未來三年,領英中國的目標是繼續擴大與中國出海企業的合作基礎,實現營收的穩步增長。領英將始終致力于成為中國企業全球化征途中的智囊團與加速器,助力更多中國企業實現國際化跨越。
以下為對話實錄(略有刪減):
與超七成中國出海100強企業合作
中新經緯:領英中國2023年5月宣布全面聚焦服務中國全球化企業,到今年5月就是兩周年了。能否分享下這兩年的轉型成果?
王茜:兩年前,領英中國戰略轉型聚焦服務中國全球化企業,這一決策源于我們對市場趨勢的深刻洞察和數據分析。如今,這一轉型已取得顯著成果,中國已成為領英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在中國出海100強企業中,已有超過76%的企業與領英展開深度合作。過去一年,我們新增了超過1000家企業客戶,目前服務的中國全球化企業已超過2000家。
這一成績印證了我們戰略轉型的正確性。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是大勢所趨,當前有近9.6萬家中國企業在海外有業務,海外人才招聘需求達450萬人。預計到2026年,僅海外人才招聘市場規模就將達到84億美元(按當前匯率約合人民幣614億元)。
在這一背景下,領英憑借獨特的商業模式和領先的大數據與AI技術,為中國企業客戶提供本土化服務。我們已打造了完善的企業全球化解決方案:領英人才解決方案、營銷解決方案和學習解決方案,能夠針對企業從出海到全球在地化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關鍵場景和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
我一直堅信,領英正處在最好的賽道,立于最佳的風口。
中新經緯:領英的這一轉型決策背后反映了中國企業出海需求的哪些根本性變化?能否分享一下你觀察到的一些出海新趨勢?
王茜:從過去十年的觀察來看,中國企業出海人才觀正經歷深刻轉變。早期企業的海外招聘需求往往模糊不清,一些企業想找人,但不清楚找什么樣的人。而現在,企業訴求越來越明確和深入,他們有了更清晰的本地市場人才規劃,更重視崗位與業務需求的精準匹配,甚至開始專注于更長遠的海外雇主品牌和人才梯隊建設。
我們發現中國企業正在經歷從單純輸出代工產品,到探索海外投資并購,再到扎根海外市場運營的深度轉變。企業將面臨更多來自海外地緣因素、文化因素和競爭因素帶來的多重挑戰,更需要企業具備“全維度的能力和競爭優勢”。因此,中國企業出海的人才需求也發生了本土化的轉變,人才本地化已成為出海本地化成功與否的關鍵。
同時,企業不僅關注“如何吸引人”,更重視“如何留住人”。特別是擁有海外業務的企業,認為在海外吸引頂尖人才最重要的因素是為其提供可持續的發展平臺,而非薪資。
從出海地區的角度看,東南亞地區正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熱門地區。放眼東南亞,新加坡成為輻射東盟的橋頭堡;而印度尼西亞在電商、清潔能源等領域則有著巨大潛力。其中在新加坡有一個趨勢是非常明顯,就是機器人。新加坡對于人力的需求高,然而成本也高,因此他們希望采用機器人替代,尤其是在餐飲等場景下機器人有很大的應用場景。
中新經緯:未來三年,領英在服務中國出海企業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業務拓展計劃和技術創新方向?在中國市場營收上有沒有一個具體的目標?
王茜:在未來三年,領英將持續深化“中國企業出海服務平臺”的戰略定位,圍繞“出海搭班子、建品牌、找客戶”三大核心需求,推出更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基于我們的全球數據網絡和AI技術優勢,我們將重點發力以下幾個方向:
首先,我們將繼續優化全球化SaaS平臺,通過整合全球資源、創新AI數智化工具,為中國企業提供從人才招聘到品牌建設的全方位支持。
此外,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中國企業,領英也將不斷加強其在中國的本地化服務能力。領英深知,中國市場的獨特性和復雜性要求其在提供全球化服務的同時,必須融入本土化的元素。
未來三年,我們的目標是繼續擴大與中國出海企業的合作基礎,實現營收的穩步增長。具體目標將根據市場動態和企業需求進行調整,但領英將始終致力于成為中國企業全球化征途中的智囊團與加速器,助力更多中國企業實現國際化跨越。
這四類海外人才需求正持續增長
中新經緯:基于領英的出海服務經驗,你認為在AI與全球化雙重浪潮下,當前中國企業出海亟須突破的短板是什么,最應強化的一個核心能力又是什么?
王茜:在AI與全球化的雙重浪潮下,我認為中國企業出海最亟須突破的短板是人才本地化與文化融合,而最應強化的核心能力則是數智化人才管理能力。
首先,從短板來看,文化融合與人才本地化是企業真正實現本地化的關鍵。很多企業仍在試圖將中國的企業文化、組織策略和人才策略直接復制到全球,這種做法往往難以奏效。企業在海外市場部署本地化之前,需要獲取當地國情、商情和人情的全方位認知。這些都需要依靠兼具全球化視野和本地化能力的人才來實現,以人的力量將企業價值觀、品牌和產品更好地帶入當地市場。
其次,在核心能力建設方面,數智化人才管理能力日益重要。領英數據顯示,未來五年,AI預計將顛覆職場中高達75%的技能。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需要建立支持員工個性化學習的系統,提供多樣化的課程和定制化學習體驗。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年來,中國全球化企業在人才需求上主要聚焦三類關鍵人才:頂尖技術創新類人才、海外管理類人才和Gen Z新生代人才。為了精準匹配這些人才需求,企業需要提升數智化招聘能力,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優化人才戰略。
中新經緯:從領英的視角觀察,中國哪些出海企業對人才需求更大?在人工智能時代,哪些技能最受重視?領英自身在招聘人才時,更看重求職者的哪些技能?
王茜:從領英的數據來看,中國出海企業的人才需求呈現出明顯的行業特征和技能偏好。根據我們的觀察,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醫療健康和新能源這四大新興領域的海外人才需求正在持續增長。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超過95%的這類企業已經開始了海外本地化運營,顯示出對國際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在具體行業方面,制造/工業/汽車、高科技/互聯網、生物/醫藥/大健康排名前三,這些領域對理工科人才的需求尤為旺盛。領英數據顯示,約74%的企業計劃招聘海外理工科研發人才,其中52%的企業表示理工科研發型人才需求占招聘計劃的五分之一以上。
從技能角度看,AI時代下,職場技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迭代。在這樣的背景下,“技能為先”的招聘理念日益重要。最顯著的變化是“國際化相關技能”已經取代“產品開發”技能,成為行業最熱門技能。國際貿易、國際銷售、出口和跨文化溝通等能力需求正在快速上升。
在AI時代,軟技能變得尤為重要。領英特別強調三項核心能力:管理能力(不僅指領導能力,還包括自我時間、能量和目標管理)、溝通能力(包括跨文化、跨部門和跨行業的溝通)以及共情能力(換位思考和實現共贏的能力)。
對于領英自身的人才招聘,我們采用“三A模型”來評估候選人:Agility(靈活性)、Ambitious(抱負)和Adaptive(適應性)。我們看重候選人的技能與崗位的匹配度,而非僅關注學歷背景。例如,一些“創業者精神”強的候選人即使沒有相關專業背景和經驗,也會被優先考慮。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羅琨:luoku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