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6月13日電 題:波音商用客機近年空難頻發 折射美國高端制造業衰退趨勢
作者 陳欣 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教授
當地時間6月12日,印度航空一架載有242人的波音787-8型客機在古吉拉特邦墜毀。事故造成至少265人死亡,機上僅1人幸存。這一事故再次將波音推上風口浪尖,受此影響,波音公司的股價開盤后暴跌超過5%。近年來,波音公司的商用客機空難等事故頻出,問題不斷。背后折射的正是美國高端制造業難以逆轉的衰退趨勢。
生產效率低下導致巨虧
波音近年來連續虧損,其財務表現令投資者憂心忡忡。盡管全球航空業復蘇,波音在2024財年仍巨虧118億美元,創下2021年以來虧損之最。受機械師罷工等因素的負面影響,僅2024年四季度,波音的凈虧損就達到38億美元。
波音財報巨虧的背后是生產效率的大幅下降。數據顯示,波音在2024年第四季度僅交付了57架商用飛機,較2023年同期低了100架;2024年全年波音交付了348架飛機,而2023年的交付量為528架。
供應鏈混亂來自關鍵部件外包
此次787的印度墜機事故并非孤立事件。2018年和2019年波音737MAX的兩次墜機事件已顯示其品控管理存在嚴重問題。自2021年起,作為“夢想客機”的波音787已因結構缺陷、電氣系統故障等問題多次停飛和暫停交付。
波音飛機頻發質量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波音將關鍵零部件外包至成本更低但品控不穩定的海外廠商(如印度)。而公司的工程監管松懈,進一步加劇了供應鏈管理的混亂。
制造業回歸美國能實現嗎?
過去十年,波音將極高比例的自由現金流用于股票分紅和回購,卻未將充足資源投入研發,導致技術迭代緩慢。波音選擇將關鍵零部件外包以降低生產成本,而又難以高標準控制品質。波音面臨的困境正是美國“產業空心化”的典型縮影。
2024年,美國制造業占GDP比重已跌至10%以下。美國政府將“制造業回歸”作為其重要經濟政策之一,并采取了關稅戰這一手段。
然而,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美國已習慣了金融手段獲利的輕松,整個社會是否愿意付出長期的痛苦代價來發展制造業?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 董湘依 制作 鄭錚 宅男財經出品)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