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自動駕駛技術作為人工智能、5G通信、高精度定位、先進傳感器與自動控制系統的深度融合產物,正在引領汽車產業邁向智能化和網聯化的新階段。2025年6月17日,在“自動駕駛汽車規;l展與治理研討會”上,武漢大學數字經濟發展與治理論壇聯合武漢市社科院發布《從競速到落地:公共出行自動駕駛規模化發展與治理》。報告分八大部分,重點梳理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的現狀、挑戰和趨勢,并結合公共出行自動駕駛汽車未來發展提出建議。
自動駕駛汽車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報告認為,自動駕駛汽車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既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支撐,也是搶占未來技術和產業制高點的戰略機遇。根據高盛的最新預測,2025年中國Robotaxi市場規模為5400萬美元,到2035年這一規模將增長757倍,接近470億美元。
近年來,人工智能特別是大模型技術飛躍發展,極大推動了自動駕駛系統的技術成熟度和感知決策能力,不僅帶來了車輛形態的升級,更是一次關于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例如,車內空間將從“駕駛艙”轉變為“移動辦公區”“社交空間”或“沉浸娛樂艙”;城市道路和停車系統的建設理念也將隨之重構。
擴大公共出行自動駕駛規模化迫在眉睫
報告認為,美國依托其在人工智能、高端芯片、操作系統和全球化科技平臺方面的先發優勢,通過特斯拉、Waymo等科技企業加速技術迭代與商業落地,已在L4級別自動駕駛商用化上取得階段性成果。最新數據顯示,Waymo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每周提供超過25萬次出行服務,總服務量已經突破1000萬次。
高盛預測,Robotaxi企業一旦在中國一線城市實現規模部署,便具備將中國模式輸出全球的潛力。但是,當前我國自動駕駛的試點區域和商業化牌照還相對有限,擴大公共出行自動駕駛規;仍诿冀。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羅知教授在解讀報告時表示:“自動駕駛如果不能商業化,一直在測試的情況下,就會面臨5大問題:一是測試車缺乏與真實市場需求和用戶行為的直接互動;二是測試車無法驗證企業商業模式;三是測試車導致企業資金投入無法持續;四是測試車涉及的產業鏈環節有限,不能激活整個產業鏈;另外,我國若長期停留在測試階段,將難以參與全球市場競爭,錯失技術標準化和市場主導權的機會!睂Υ,羅知教授建議,“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通過加大商業化牌照的投入,推動自動駕駛車輛進入真實應用場景,為自動駕駛技術和產業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動力!
科學界定規模化安全邊界,閾值以內加速發展
自動駕駛規模化是方向,但如何既保證上規模,又不超越城市的承載力,也需要精準計算,得出規;陌踩吔。只要在邊界以內,就應推動上規模、加速發展。羅知教授披露了報告關鍵研究成果:通過人口規模配比、自動駕駛汽車與傳統出租車占比分析、建模模擬三重測算,1000萬人口城市全無人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投放量約為3714輛;1500萬人口城市約5570輛,且多維度數據結果高度趨同。
研究團隊同步分析Waymo2024年運營情況,其訂單量雖為傳統出租車約2倍,但當地失業指數和輿論情緒均保持穩定,進一步實證支持了規;目尚行浴
圖.舊金山谷歌Waymo自動駕駛google搜索情緒分布
另據最新消息,特斯拉Robotaxi已上路運營。按照馬斯克的計劃,其Robotaxi車隊規模將在數月內快速擴展到1000輛,并在2026年底沖刺百萬量級。這一激進布局不僅彰顯企業對規模化的信心,更預示著行業即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公共出行自動駕駛汽車是傳統出行模式的有益補充
公共出行自動駕駛汽車無法完全取代網約車、傳統出租車和傳統公交車,三者之間不是替代關系。羅知教授介紹:“每一種形式都有自己的優勢。比如作為一個女性,如果在深夜降落到機場,更愿意打一個Robotaxi,因為它給我安全感。但是網約車和出租車也有各自的優勢,這三者不是誰替代誰,而是既競爭又互補的關系!
針對自動駕駛對就業的影響,報告指出,“自動駕駛行業也能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包括遠程安全員、新車試駕安全員和路面巡查網格安全員等等,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乘客安全,也創造了許多新的就業崗位。數據顯示,2021年46歲以上的出租車司機占中國網約車司機的31%。2021-2035年,中國將有400萬司機退休。考慮到人口結構變化導致的司機短缺,高盛預估將有190萬臺Robotaxi將部分填補勞動力缺口,成為中國公共交通生態系統的有效補充。
報告建議,以規劃引導產業集群式發展,在“十五五”規劃及后續相關政策文件中,明確將自動駕駛汽車的規;瘧昧袨橹攸c支持方向;拓展應用場景,如探索“7×24”尤其是夜間自動駕駛新服務、選取1小時都市圈試點、構建“三維立體”智慧文旅體系;加大教育和技能培訓投資及財政補貼,提升勞動者AI技能。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