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沃斯論壇聚焦AI信任差異:當人成為機器的“守門人”,AI被信任程度更高
中新網天津6月26日電 (江瑩 孫玲玲)人工智能(AI)正深刻改變生活與工作,其影響已遍及各個領域。然而,全球消費者對AI的信任與接受程度呈現顯著差異,這源于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政府主導力度、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經濟想要發展,必須要擁抱AI,而且每個國家都應該設計出關于AI安全性和風險性的監管框架。在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新領軍者年會(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誰更信任機器”專場中,引發與會專家學者對AI信任差異的熱議,當人成為機器的“守門人”,民眾也會越來越信任機器。
議題中提到高達72%的中國消費者表示信任AI,其中90%消費者認可自動駕駛等AI技術帶來的優勢。相比之下,僅32%的美國消費者表達了類似信任,德國與日本消費者的接受度則更低。
對此,杭州云深處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朱秋國分析認為,這首先得益于中國政府的積極引領作用。中國通過國際合作交流,在科技領域取得顯著進展。近年來,更涌現出“杭州六小龍”等一批代表多元化科研方向的優秀科技企業。此外,新一代年輕人具有國際視野、開放思維和豐富專業知識,更愿意擁抱、掌握并推動AI技術發展。當然,這也包括廣大中國民眾樂于嘗試新技術,改變原有工作或生活方式。
作為一家大型跨國汽車電子公司KPIT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基肖爾·帕蒂爾補充道,歐洲國家普通民眾在廣泛使用AI的應用場景下,對個人數據隱私、駕駛安全、機器人手術等方面,民眾擔憂更為突出。實際上,人類的核心優勢在于批判性思維,當面對復雜決策時,人類應保留最終決策權。AI作為工具具有重要價值,隨著其邏輯可靠性持續提升,相信民眾信任度也將逐步增強。
盧旺達信息通信技術與創新部長波拉·因加比雷強調政府的基礎性作用,她認為,很多新興國家往往能夠迅速地將各類新科技應用到實際當中,政府必須同步構建成熟的監管體系。其中關鍵在于建立民眾參與機制:在制定AI治理規則時吸納民眾意見,針對性開展科普教育,并通過持續不斷進行測試、科普,解除民眾心中的疑惑,增強民眾對AI的信任。(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