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7月1日電 題:跨境電商邁向“生態共建”新階段
作者 崔麗麗 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面對外部環境的風云變幻,中國跨境電商不斷提升技術水平、調整發展戰略,積極應對國際市場的新挑戰。中新經緯研究院與國家廣告研究院1日聯合發布《跨境電商的數字航道》報告(下稱《報告》)。這是雙方推出的2025中國品牌出海系列報告第四期。《報告》顯示,中國跨境電商正從“粗放擴張”階段邁向“生態共建”的戰略新階段。
消費習慣的深刻變化,是近年來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隨著全球消費者線上活躍度不斷提高,網購行為更側重產品質量、功能和價格優勢,同時對便捷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更加關注物流配送的時效和購物流程的順暢性。在這樣的趨勢下,中國制造的高質量產品優勢與電商服務高效服務體系得以充分彰顯,成為吸引全球買家的重要因素。
快速響應區域市場的差異化偏好,是中國跨境電商的重要競爭優勢之一。當前,歐美市場日益呈現“情緒經濟”的消費特征,東南亞偏好高性價比商品和短視頻驅動的購物體驗,而中東地區則對高端時尚產品與新能源產品的需求不斷擴大。中國跨境電商正在通過針對性布局,深度貼近各地消費者的文化偏好和消費習慣,實現差異化精細運營。
政策層面的持續支持,也為跨境電商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自2015年3月首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成立以來,十年間試驗區實現多輪擴圍,持續賦能跨境電商邁向高質量發展。多部門相繼出臺相關政策,完善跨境寄遞物流體系,加強海外倉建設,并通過擴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網購保稅零售進口跨關區退貨試點范圍、推廣跨境電商稅款擔保電子化等便利舉措,持續優化政策環境,提升企業出海便利度。
在新技術和新模式賦能下,中國跨境電商展現出高度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例如,廣州白云機場綜保區打造的跨境電商生態圈,實現了珠三角(3C電子)、長三角(家居服飾)等產業帶與跨境業務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了產業帶集群效應;SHEIN平臺通過柔性生產與小單快反模式,使產能與品質雙雙提升;Temu、TikTok Shop等平臺通過采取創新托管模式,幫助傳統產業復制國內成熟的營銷模式,顯著降低企業的出海門檻。
隨著發展階段的演進,中國跨境電商正從早期的粗放式擴張,逐步轉向精細化運營。相比過去單一追求市場覆蓋與商品品類擴張,如今的企業更加注重對目的地國家或地區在法規標準、消費者習慣和文化背景方面的理解和適應,提升本地化經營能力。同時,品牌建設成為新階段的核心議題之一,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品牌故事、用戶體驗與長期價值。此外,渠道結構也趨于多元化,除了傳統的亞馬遜平臺以外,自建站、本土社交電商平臺與本地分銷渠道不斷豐富,通過與柔性供應鏈、海外倉、本地客服團隊的協同,形成更具韌性的“生態共建”出海模式。
從未來發展看,中國跨境電商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目的地國家或地區日趨嚴格的合規監管、貿易政策變動帶來的不確定性等。然而,中國依舊擁有全球最完整、最具競爭力的制造與供應鏈體系,只要能夠更好地抓住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需求,不斷提升生態協同能力,打好本地化落地策略以及提升合規要求,跨境電商還是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