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8月6日電 (魏薇 實習生 張煜恒)5日,甘肅銀行公告稱,該行與甘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甘肅資管)簽訂資產轉讓合同,同意以人民幣153億元的代價向甘肅資管出售所出售資產。資產轉讓合同須待獨立股東于臨時股東大會批準后生效。
中新經緯注意到,這是去年6月以來,甘肅銀行第五次向甘肅資管出售相關資產。
出售近兩百億低效益資產
據公告,甘肅銀行所出售資產為該行持有的若干低效益資產所組成的資產包,包括信貸資產及金融投資資產。信貸資產主要為貸款,行業分布包括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制造業、采礦業,本金總額為40.85億元。金融投資資產的本金總額為137.79億元,包括信托產品76.23億元、資管計劃40.98億元、債券18.59億元,以及私募基金1.99億元。
公告稱,截至交易基準日,所出售資產的本金及利息賬面余額約為197.19億元。在扣除該行已為所出售資產計提的約47.97億元的減值準備后,所出售資產的賬面凈值約為149.22億元。
公告顯示,甘肅銀行將收到的資產出售事項的代價為153億元,其中首付款80億元,剩余代價73億元將在五年內分期支付。在考慮時間價值后,剩余代價的現值估計約為67.96億元,資產出售事項的代價總現值約為147.96億元。根據所出售資產的賬面凈值及代價現值估算,預計資產出售事項將產生的負面財務影響約為1.26億元。上述估計或有別于資產出售事項的實際財務影響。
對于進行資產出售事項的理由,甘肅銀行在公告中表示,所出售資產屬于該行的低效益資產。資產出售事項有利于改善甘肅銀行資產質量及優化資產結構,減少撥備及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可以進一步優化該行相關財務指標,提高盈利能力。同時,資產出售事項可降低該行風險加權資產,并提高該行資本充足率,這也是盤活信貸資源、提高抗風險能力的有效辦法,將進一步夯實該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甘肅資管具有金融不良資產批量收購業務資質,同意受讓所出售資產,改善該行經營指標。
對于所得資金的用途,公告表示,資產出售事項所得資金將用于甘肅銀行一般營運資金。該行將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和信貸投放結構,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有力支持甘肅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已向甘肅資管轉讓五次資產
中新經緯梳理發現,算上本次轉讓的低效益資產包,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甘肅銀行共向甘肅資管轉讓五次資產,此前四次均為不良資產。
以上述表格數據計算,甘肅銀行2024年6月以來已向甘肅資管轉讓12.28億元不良資產,代價合計約2.15億元,預計錄得虧損共計約7.19億元。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低效益資產和不良資產在銀行的資產分類中代表不同風險和收益狀態。不良資產主要指債務人無法按期足額償還本息,已出現明顯違約風險的資產,其核心特征是回收可能性低、信用風險高,銀行需計提較高撥備以覆蓋潛在損失。而低效益資產則是指雖未發生實質性違約,但收益水平低于市場平均或銀行內部考核標準、資金占用效率低的資產,這類資產雖未違約但未能實現資金的最優利用,長期持有會拉低資產收益率。
薛洪言指出,銀行轉讓這兩類資產的核心動機在于優化資產結構與風險管控。對于不良資產,轉讓可快速剝離壞賬,減少風險敞口,避免不良率快速攀升,同時釋放被占用的信貸資源,投向更優質的客戶或業務。而轉讓低效益資產則是為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通過出售低回報資產,銀行可將回收資金重新配置到收益率更高的領域,從而改善整體盈利水平。
薛洪言進一步指出,銀行通過轉讓上述資產還可借助地方AMC等專業機構的風險定價和重組能力,提升資產處置效率,同時向市場傳遞主動風險化解信號,緩解投資者擔憂。
公開資料顯示,甘肅銀行是由甘肅省委、省政府直接管理的國有省級法人城市商業銀行。2011年11月19日正式掛牌開業,2018年1月18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下轄19家一級分行,建成營業機構199家,金融服務已覆蓋甘肅省14個市州及縣域。
據甘肅銀行2024年年報,報告期內,該行實現總營業收入59.54億元,同比減少10.70%;實現凈利潤5.85億元,同比減少9.6%。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甘肅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93%,較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134.05%,較上年末增加0.66個百分點。
甘肅資管成立于2016年3月24日,是甘肅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地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注冊資金為人民幣20億元。甘肅資管主營業務包括對不良資產進行管理、投資和處置;對外投資;財富及資產管理;財務、投資、法律、風險管理、資產及項目評估咨詢和顧問及有色金屬投資和交易等。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weiw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