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反內卷”
記者 宋亦桐
從廣東率先打響攻堅戰,到寧波57家銀行商討自律公約,從工行帶頭整治惡性競爭,到廣發銀行倡導長期主義,“反內卷”的風吹到了銀行業。近年來,銀行業的“內卷”已從單純的競爭激烈,演變為資源錯配與價值耗散:存款端“手工補息”“返傭返利”等非市場化手段花樣翻新;基層員工為沖考核指標陷入自購產品、搶客戶的內耗式拼殺;科層化管理下,無效報表與會議消耗著大量精力;創新權限上收導致基層服務與客戶需求出現脫節……
業界正在醞釀和期待著的“反內卷”浪潮,本質上是在尋求一場自我革新。如何讓考核機制告別“唯指標論”,讓服務回歸金融本源,讓創新真正貼合市場需求,唯有時間能給出最終答案。
多地整治“內卷式”競爭
在福建地區一家國有大行網點里,理財經理林琛(化名)察覺到辦公室的氛圍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以往,辦公室里總是彌漫著焦慮的氣息,同事們天天為各種指標發愁,業績壓力像一座大山,根本無暇顧及提升自己。如今,隨著行業內“反內卷”呼聲的涌起,考核的壓力似乎不再那么激進,大家也終于能松口氣,開始思考如何提升專業能力。林琛感慨道:“希望這種趨勢能持續下去!
這正是對行業現狀的概括,不久前,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反內卷”浪潮,這股風也吹進了銀行業。先是廣東、安徽、寧波等地的行業協會、同業公會發聲,整治“內卷式”競爭,后多家金融機構也相繼跟進布局。
在廣東地區,銀行業將系統性推進“1+ 3+N”體系建設以整治“內卷”亂象。其中,“1”是指監管部門出臺綜合整治“內卷式”負面清單,明確劃定禁止性行為;“3”是指公會制定出臺反不正當競爭自律公約、倡議書和承諾書,構建行業共同遵循的行為準則;“N”則是對相關業務領域反“內卷式”競爭的行業自律舉措。隨后,廣東清遠市銀行業協會同步行動,組織召開反“內卷式”競爭自律工作會議。
安徽宣城的行動同樣具有標志性意義,當地銀行業協會倡議堅持合規經營抵制“內卷”,杜絕通過“變相貼息”“最低利率”等不正當手段惡性競爭。明確貸款定價應基于風險成本、市場供求及服務價值,避免非理性壓價行為,共同維護行業合理利潤空間。
在寧波,寧波市銀行業協會召開《寧波銀行業個人住房貸款業務自律公約》推進會,轄內57家銀行機構參加會議,相關負責人從銀行業“內卷式”競爭的危害、產生原因、表現形式等角度出發,要求銀行機構落實相關要求,共同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多地銀行業協會召開“反內卷”行動推進會、座談會,深度剖析“內卷式”競爭的連鎖反應:短期看,個別機構通過違規讓利、降低標準搶占市場,看似贏得份額,實則透支了行業利潤;強調應從源頭治理,推動行業戰略轉型,強化合規文化建設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堅決反對惡性價格戰。
隨后,多家銀行積極響應。工商銀行日前召開的2025年黨建暨年中經營管理工作會議,要求落實落細穩經濟各項存量和增量政策,堅持產品客戶對位,帶頭整治“內卷式”競爭。廣發銀行2025年上半年經營管理工作會議也強調,抵制“內卷式”競爭,堅持長期主義經營理念。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分支機構也紛紛提到了加強“反內卷”方面的重點工作。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指出,近年來消費貸、經營貸利率曾普遍跌破3%,部分產品甚至出現“1字頭”利率;存款端則一度通過“手工補息”“返傭返利”等非市場化手段維持規模,并在考核時點通過隱性補貼變相提高存款利率,息差收窄壓力持續增大。銀行業掀起的這場“反內卷”風暴,不僅是金融領域對同質化競爭的主動糾偏,更折射出中國金融體系深化改革的內在邏輯,通過重構行業競爭規則,引導銀行從規模驅動轉向價值創造,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金融根基。
基層人的卷與倦
“反內卷”究竟要反什么?探討這一問題,需要審視當前“內卷”的本質。
據北京商報記者對柜臺職工、個貸經理、理財經理、供應鏈金融工作人士等一線從業人員的采訪反饋,當前銀行業的“內卷”已不再是表面的簡單競爭,而是演變成了系統性、結構性的資源錯配,核心表現為考核驅動下的無效競爭以及服務異化。
考核機制所引發的無效沖量與數據虛增,是銀行業“內卷”的一個重要表現。這一現象背后的根本動因,在于以短期時點指標為核心的考核體系。這種體系導致大量資源被投入到非生產性、非可持續的“沖量”行為中,進而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與數據失真。
具體到存款業務上,“內卷”的表現尤為明顯。在季末、年末等關鍵時點,部分銀行為了爭奪客戶資金,采用變相高息攬儲、返傭、贈送高價值禮品或附加服務等方式,形成了“一日游”式的存款,這直接導致存款穩定性差、成本高企,出現報表繁榮但實質空心的局面。
一線工作人員直面零售存款競爭壓力。一位一線理財經理直言,系統每天17:30會自動推送流失TOP10客戶明細,轉出金額、對手銀行等信息都十分詳細。他舉例說,有次看到某客戶轉出500萬元存款去其他銀行,備注欄明確寫著“對方銀行承諾買理財送新款手機”。
為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2024年4月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倡議文件,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禁止通過手工補息的方式高息攬儲。在規范措施出臺后,銀行內的考核機制確實出現了一些變化,林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有明確規定,禁止突破利率自律機制,且贈送的禮品價值不得超過50元,在考核方面,也已取消“日均存款時點數”的排名,改為“年日均+客戶黏性”的雙維度考核。不過,他也坦言,這并未真正緩解基層的壓力,考核重心只是轉移到了管理資產規模上。
一位在柜面工作許久的員工回憶日常工作時提到,“2021年的時候,每人每月需要有300萬元新增存款,雖說有壓力,但大家咬咬牙、拼一把,好歹還能完成?涩F在直接漲到了1500萬元,有人有資源,就自己想辦法拉存款;有的實在沒轍,就只能去買存款;更多的人就只能在工作中互相卷,搶客戶是常有的事”。
總行或分行會將存款、理財、信用卡等指標層層下壓至基層網點,這使得員工不得不通過自購、親友幫忙、互換客戶資源等方式完成任務。比如,為了完成養老金賬戶開戶指標,基層員工被迫組織地推式營銷,由此制造出大量“僵尸賬戶”,很多客戶在領取福利后便立即銷戶,造成了系統性的數據失真。
價值耗散下的困局
銀行業的“內卷”并非簡單的競爭激烈,而是在增長壓力、考核剛性、創新乏力與監管滯后多重因素交織下,形成的系統性價值耗散機制。
在銀行內部,組織內耗問題愈發被關注。基層員工不得不填報大量無法預測的報表,像月末存款預測、客戶拜訪計劃等,內容多是應付式填報或對歷史數據進行微調,占用了大量工作時間。同時,高頻召開的“沖刺動員會”內容重復且決策滯后,漸漸淪為表決心的展示場。
考核維度的碎片化以及資源錯配也進一步加劇了運營負擔!靶袃瓤己酥笜祟l繁調整,比如上月主推普惠貸款戶數,本月就轉向中型企業授信,這讓客戶經理疲于應對,難以深耕客戶關系”,有從業人士說道。
因“內卷”而引發的非正規操作,不僅擾亂了銀行內部的運營秩序,也埋下了隱患。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此類違規操作頻繁“亮劍”。浙江溫州龍灣農商行因對關聯方存款業務管理不到位、向非營銷部門下達存款考核指標以及貸款“三查”不到位等多項案由,被罰款265萬元。浙商銀行溫州分行因績效考評指標設置不合規等主要違法違規行為,被罰款135萬元。
搜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行政處罰記錄可以看到,因“將存款考核指標下達至個人”“以贈送實物方式吸收存款”“違規設立時點性存款考核指標”等緣由被罰的案例多次出現,在受罰機構中,多為地方中小銀行,由此可見,在競爭壓力之下,地方金融機構更易采取激進的營銷策略。
從拼指標轉向做服務
盡管監管與行業協會多次明確“反內卷”,但銀行數量眾多、考核壓力未減的競爭格局尚未根本改變,若缺乏配套機制,“反內卷”號召易流于形式,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一家上市銀行相關負責人稱,從總行層面而言,由于“反內卷”政策相關制度的擬定、審批等流程較為復雜,短期內難以迅速出臺新規,制度層面還存在一定滯后性。若能減少無效內耗,引導銀行發揮各自地域、資源或業務特色優勢,推動差異化、良性創新,將更有利于行業長遠發展。
對銀行而言,要實現從“內耗式拼殺”向“良性創新”的轉變,亟須從考核機制重構、客戶本位回歸、創新賦權、監管協同四大維度系統性改革,推動銀行業從“規模驅動”邁向“價值驅動”。
正如一位受訪者所說:“銀行員工應該回歸業務本身,這才是金融服務的初心,也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在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對銀行業而言,要進一步加強自律,摒棄“規模情結”和“速度情結”,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更重要的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銀行應采取差異化競爭策略,回歸本源,揚長避短,真正邁上“小而美”“小而精”發展之路。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建議不斷完善差異化監管措施,鼓勵銀行更加專注于小微企業、“三農”主體服務。還應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防止大型銀行非市場化過度競爭給中小銀行帶來的過度沖擊。
未來可期,但路在腳下。唯有真正重構考核邏輯、尊重員工價值、鼓勵真實創新,銀行業才能走出“內卷”泥潭,迎來良性競爭的新時代。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