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8月8日電 (魏薇 實習生 張煜恒)6日,漢桑科技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截至當日收盤,股價報82.89元/股,上市首個交易日漲幅達186.72%。中新經緯注意到,在漢桑科技配售名單中,出現了寧銀理財的兩只產品,這是寧銀理財首次參與IPO網下打新。
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顯示,已有9家理財公司注冊成為網下投資者。截至目前,光大理財和寧銀理財已參與A股IPO打新。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低利率、資產荒環境下,通過打新可以增厚收益,同時推動理財產品向凈值化、多元化轉型,提升銀行理財在資管行業的競爭優勢。
寧銀理財三只理財產品參與打新
深交所網下發行電子化平臺顯示,漢桑科技的配售對象共7109家,獲配對象共6822家。其中兩位配售對象分別是寧銀理財寧贏個股臻選混合類開放式理財產品1號(最短持有2年)(下稱寧贏個股臻選1號)和寧銀理財寧贏平衡增利國企紅利混合類日開理財6號(下稱寧贏國企紅利日開6號),申報價格為29.3元/股,分別申購了900萬股。
漢桑科技最終的發售價格為28.91元/股,兩只理財產品獲配售股份數均為2443股。
寧銀理財還參與了上交所主板IPO企業揚州天富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富龍)和深交所創業板IPO企業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東建科)的網下打新。
8月8日,天富龍上市后股價漲幅一度達到247.46%,截至發稿時,漲幅回落至154.24%。天富龍披露的網下初步配售結果及網上中簽結果公告顯示,寧贏個股臻選1號、寧贏國企紅利日開6號以及寧銀理財寧贏混合類碳中和開放式理財產品1號(最短持有一年)三只產品均作為A類投資者獲得配售。
據公告,上述三只產品申購數量分別為1000萬股、1260萬股和1260萬股,初步配售數量分別為1211股、1526股和1526股,獲配金額分別為28579.6元、36013.6元和36013.6元。
另據深交所網下發行電子化平臺,廣東建科共有7245家配售對象,獲配對象共計7140家。寧贏個股臻選1號和寧贏國企紅利日開6號同樣參與了配售。這兩只理財產品最終獲配售股份數量均為6557股。目前,廣東建科的具體上市時間還未披露。
綜上可以看出,寧銀理財參與打新的理財產品共有3只,這三只均為混合類產品,風險等級為R3、R4級。
在新股申購上,寧銀理財如何篩選公司?寧銀理財方面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在選擇新股申購標的時,該公司會根據對行業發展趨勢、公司競爭優勢及財務數據等方面的分析,對公司做出業務和財務預測,從而確定具體申購標的。
寧銀理財方面稱,目前公司投研團隊完善,共有近20名研究員,覆蓋周期、科技等行業,能夠較好地支持權益投研體系的需求。未來公司將繼續積極參與首發證券網下打新業務。
9家理財公司已注冊網下投資者
2025年3月2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下稱辦法),增加銀行理財產品、保險資產管理產品作為IPO優先配售對象,即與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年金基金、保險資金等列為A類投資者。
今年6月,光大理財管理的一只混合類理財產品“陽光橙增盈絕對收益策略”參與了深交所IPO企業信通電子的網下打新,并成功獲得配售,光大理財成為行業內首家參與網下打新的銀行理財公司。
另據工銀理財微信公眾號,該公司一只固收+港股IPO打新策略產品自今年6月12日成立以來,投中三花智控、海天味業和椰子水巨頭IFBH,IPO投資勝率100%。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當前已注冊成為網下投資者的銀行理財公司有9家,包括工銀理財、交銀理財兩家國有大行旗下的理財公司,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光大理財、浙銀理財4家股份行旗下的理財公司以及寧銀理財、南銀理財、徽銀理財3家城商行旗下的理財公司。
來源:中國證券業協會
目前,參與打新的理財公司仍然較少。一位理財公司人士對中新經緯表示,各家可能還在內部進行流程梳理和制度建設中。
另一位理財公司人士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指出,如從參與打新的政策條件來看,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站到同一起跑線,但從參與打新的實際情況看,兩者之間仍有較大差異。公募基金參與打新的多為股票、混合等高風險偏好的基金類別,容易滿足參與打新的股票底倉規模,而理財產品整體風險偏好較低,能達到打新股票底倉規模的含權類產品數量仍待進一步擴容。
該人士還提到,大多數的銀行理財含權產品定位仍是以絕對收益為主、追求長期的穩健收益。這對理財機構而言,一方面要對打新股票的底倉下跌做好風險管理,另一方面對新股的估值定價偏穩健,這與以相對收益為目標的公募基金參與打新的思路有較大差異。
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高級副總監朱萍萍對中新經緯指出,一方面,理財公司需要投研能力的提升及相關投資決策流程的完善,理財公司目前普遍缺乏相應人才、數據、專業積累及制度流程。另一方面,權益類產品規模有限,鑒于目前線下打新滬深兩市各6000萬元的底倉要求,部分產品可能難以滿足打新門檻。
平安理財方面對中新經緯表示,該公司已積累了豐富的相關業務經驗,且在內部投研能力提升、外部券商研究支持下,也快速形成對新股的定價能力。至于新股的信用評估、流動性管理方面,理財公司主要配置信用等固收資產,配合高頻度、多批次的產品到期與發行,這兩方面構筑了一定的相對優勢。
有望增厚理財產品收益
7月25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5年上)》(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30.67萬億元,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合計占比僅2.73%。
報告指出,理財產品資產配置以固收類為主,投向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余額分別為18.33萬億元、1.82 萬億元、0.78萬億元,分別占總投資資產的55.60%、5.52%、2.38%。
另據報告,2025年上半年,理財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2.12%。與2024年同期的2.80%相比,下降0.68個百分點。
在低利率環境下,銀行理財面臨著資產負債管理的壓力。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理財產品參與打新不僅將增厚部分產品的收益,也為A股市場提供了長期資金。
“打新業務對公司含權理財產品預計有一定的收益增強效果。”寧銀理財方面表示。
朱萍萍指出,在當前低利率、資產荒環境下,通過打新可以增厚收益,同時推動理財產品向凈值化、多元化轉型,提升銀行理財在資管行業的競爭優勢。對資本市場而言,銀行理財資金規模龐大,其參與將帶來大量中長期資金,增強市場穩定性和活力,且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有助于提升新股定價合理性,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理財公司參與市場打新具有三重意義:一是增厚產品收益,在低利率環境下,通過一二級市場價差為“固收+”產品提供穩定收益來源;二是優化資產配置,推動理財資金從“債券依賴”向權益市場轉型,提升資管行業競爭力;三是服務資本市場改革,作為A類投資者注入長期資金,促進新股理性定價與市場穩定。
對于風險方面,朱萍萍提醒稱,新股上市價格一般起伏較大,短期內可能導致理財產品凈值出現較大幅度波動;此外,銀行理財客戶主要為個人投資者,風險偏好以穩健型為主,若新股收益未達預期,可能引發投訴或非理性贖回。
田利輝表示,未來,理財公司需通過加強投研、差異化策略設計和組合服務模式創新,實現從“固收專家”向“全能型資管機構”轉型。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weiw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