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回暖催生基金“新高潮”,上千只主動權益基金月內創新高
引人注目的市場回暖,正催生基金業績的強勢回歸。
伴隨8月A股市場的持續上行,主動權益基金凈值呈現普漲態勢,并迎來密集創新高時刻。截至8月15日,上千只主動權益基金在本月刷新凈值紀錄。與此同時,規模龐大的“百億俱樂部”成員也展現出強勁修復動能,24只百億級主動權益基金近一年不僅全部實現正收益,平均回報率更達到41.95%。
然而,熱鬧背后是更深刻的分化:與2021年二季度末的繁榮高點相比,百億主動權益基金數量四年已銳減超四分之三,單只規模“天花板”大幅回落逾六成。昔日部分“巨無霸”風光不再,華夏興融A等8只產品最新規模甚至不足10億元;而新晉百億產品如廣發多因子、大成高鑫A則通過業績彈性完成“逆襲”。
站在當前時點,長城基金宏觀策略研究員汪立對第一財經表示,在國際環境相對平靜的條件下,事件驅動、業績驅動的交易特征或將持續主導市場。短期內,“資金市營造了較好的市場氛圍,產業自身發展與新質生產力政策的支持使得當下A股營造成了天然的主題市場”。
博時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陳顯順則受訪稱,當前A股市場可視為“慢牛”格局,但要防范向“快牛”演繹的風險。“快牛”一方面急速透支未來收益,另一方面容易引發潛在踩踏風險,這都不利于投資者獲取中長期收益。
權益業績顯著修復
進入8月,A股市場延續7月以來的強勢表現,接連上演沖高行情。主動權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靈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的凈值也在加速向上。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已有1164只主動權益基金(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的復權單位凈值在本月內創下歷史高點,占比超過四分之一,市場賺錢效應顯著。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百億級別的產品凈值也有所修復。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合計規模在百億元以上的主動權益基金共有24只。截至8月15日,這些產品近一年回報全部實現正收益,平均回報達41.95%。
其中,永贏先進制造智選A、鵬華碳中和主題A區間回報實現翻倍,分別為169.33%、149.91%。此外,部分百億產品不僅凈值大幅增長,更在今年創下復權單位凈值歷史新高。
以廣發多因子為例,該基金曾在2020年9月跌至1.9元的近五年低位,而今年8月15日復權凈值已攀升至4.94元,創下2016年12月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大成高鑫A、華泰柏瑞鼎利A也呈現類似走勢。
從漲幅居前的產品來看,多數緊扣市場風口主題,且由基民熟知的明星基金經理掌舵。如基金經理張璐管理的永贏先進制造智選主要聚焦機器人賽道,其基金規模從去年底的10.35億元漲至108.63億元,增幅達到9.5倍。此外,趙蓓管理的工銀前沿醫療A、葛蘭參與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A等一批聚焦醫藥賽道的產品,也因行業景氣度回升,凈值持續修復。
不過近年來,受市場調整、業績下滑及投資者贖回等因素影響,百億級主動權益基金的陣營已大幅收縮。相較于2021年二季度末的98只百億基金的繁榮景象,如今這一級別產品數量銳減超四分之三,僅有18只仍保有百億規模。
從基金產品的個體視角觀察,規模收縮現象更為直觀。百億級主動權益基金的規模“天花板”也從898.89億元下滑至349.43億元,降幅超過六成;8只昔日“巨無霸”產品規模僅剩不足十分之一,如華夏興融A、嘉實產業優選A、國富滬港深成長精選A的最新規模還不到10億元。
而新晉者中,廣發多因子從2021年二季度末的41.89億元躍升至126.9億元;大成高鑫A也從24.19億元增長至179.16億元,華泰柏瑞鼎利A同樣完成了百億級別的突破,從7.23億元飆升15倍至117.74億元。從近五年業績來看,上述三者的區間回報分別為152.23%、83.82%、39.59%,同期表現位居前列。
“慢牛”格局漸顯
8月18日,A股市場全線爆發,三大指數盤中齊創多年新高。其中,上證指數一度摸高至3745.94點,不僅突破2021年階段性高點,還創下2015年8月21日以來的最高點;創業板指、深證成指也雙雙創下去年“924”以來的新高,市場交投氛圍顯著升溫。
對于本輪行情的性質,機構普遍認同“慢牛”特征。陳顯順對第一財經表示,本輪行情的核心特征在于“海外資本回流、居民資金和機構資金共振”。他分析稱,伴隨著國內經濟基本面的溫和修復,市場或將逐步走向“慢牛”格局,中國資產價值在國際上將得到重估。
陳顯順進一步對比歷史指出,2015年的“牛市”是純粹的流動性驅動的市場,上行較快但是根基不穩。而今年當前A股市場可視為“慢牛”格局。其核心邏輯是政策組合拳(如新國九條等)驅動資金流入與企業盈利改善的正向循環。
“當下‘慢牛’與歷史相似點是均依賴政策托底(如歷史上2017年經濟復蘇期),以估值修復和慢速增長為特征。”陳顯順認為,資金輪動遵循“高股息+成長”的啞鈴形配置邏輯。不同點在于國力支撐更強,外資與產業升級更為顯著。
摩根士丹利基金分析人士則認為,市場上漲的核心來自牛市思維的強化,增量資金持續入場,同時中美關稅繼續緩和。自4月初以來的這波行情的持續性、穩定性均好于過去幾年的表現,這是由宏觀基本面、監管思路、投資者信心等因素共同決定的。
汪立對第一財經表示,考慮到滬指已突破階段性高點,其余如滬深300、科創50等主流指數可能也存在突破階段性高點的預期,資金或存在較強的高低切動力,小盤股的性價比可能降低。
行情持續離不開流動性支撐。數據顯示,5月至7月,機構資金加速入場的結構較為明顯;但是在7月至8月,散戶開始成為本輪市場的驅動力,7月上交所新增開戶196萬戶,小單資金凈流入環比大增39%,杠桿資金顯著活躍。
“目前,散戶入場的速度還屬于緩慢流入狀態,并未到達過分火熱階段,市場風險系數可能有限,后續如果看見加速上漲和散戶大幅流入,需注意風險。”汪立認為,短期市場的流動性的支撐仍在,仍處于加速上漲的狀態,但很難在左側預判階段性頂部,技術調整上的壓力可能也會持續存在,不過整體資金市下,市場調整的幅度或相對有限。從結構來看,大小盤風格可能會迎來一次再均衡。
在市場熱度攀升背景下,中歐基金投研人士也提醒,在政策對基本面的改善效果仍有待觀察的背景下,若成交額的流動性推動逼近短期峰值,市場可能重回輪動;同時在市場受情緒面而非基本面主導時,整體波動率容易被放大,需留意輪動期間市場高波動率對組合收益的潛在影響。
“在市場熱度攀升之際,或可考慮將啞鈴形策略中原有的紅利板塊適度向科技成長板塊傾斜。”該分析人士指出,成長板塊中可關注高附加值出海相關領域,如新消費板塊,重點關注獲得流量和渠道優勢,進行國內反向消費審美輸出的板塊。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