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存單轉讓潮再現,“4.65%的利息都不要了”!
作者:安卓
“是牛市來了嗎,這么多大額存單轉讓,今天一天收到好多轉讓通知。”近日,某用戶在社交平臺分享的截圖顯示,一款年利率為3.85%的大額存單轉讓,由于原持有人讓利幅度較大,其轉讓后預測年利率高達4.87%。
最近,很多客戶都發現了大額存單轉讓市場的火爆,過去一單難求,如今不僅額度充足,而且,在轉讓區甚至出現了不少利率超過3%的產品,這也引來一批儲戶的蹲守。
“資金都是逐利的,近期A股持續升溫,部分對A股未來上升預期較高的儲戶把一部分資金從儲蓄池轉入資本市場,來博取更高的收益。”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對記者說,這也是很正常的。但他同時提醒,投資者應該把心態放平,不追漲殺跌,更不能高杠桿炒股。
利率穿越到3年前
近段時間,大額存單轉讓市場再度熱絡起來。一民營銀行發布活動通知,邀請資產余額超過50萬元的客戶限時搶購大額存單轉讓單,其中,3年期轉讓單年利率為2.65%,2年期為2.4%,每位客戶限量限購一單,“基本都能搶到。”有客戶稱。
“有人愿意接2.65%的大額存單嗎,期限還有3年多,急需買芯片股。”在社交平臺上,一位用戶寫道。
記者發現,類似的定向轉讓信息在社交平臺上持續增加,諸如“大額存單轉讓400萬元,年利率3.15%,還剩1年多”“定向轉讓大額存單20萬,2027年10月到期,年利率2.75%”等。
在某城商行的大額存單轉讓區,最近成交測算到期利率走勢顯示:8月21日以來,成交測算到期利率已超過了2.4%,利率最高的一筆轉讓單利率高達4.65%,剩余期限1300天,轉讓總額20萬元,而該行新發行的3年期20萬元起存大額存單年利率僅2%。
但這種利率較高的大額存單不定時出現,所以需要儲戶耐心蹲守、拼手速,“轉讓的大額存單太香了。”一客戶在搶到票面利率為3.75%的大額存單后說。記者注意到,這款存單的發行日期在2022年,相當于購入后的利率一鍵穿越到3年前。
在農業銀行APP的大額存單轉讓區,不少上半年購入的大額存單在掛牌轉讓中,而且,由于掛牌數量較多、競爭激烈,所以轉讓方要給予一定程度的讓利來提高成交。上一輪大額存單轉讓潮還是在去年“9·24行情”期間。
存款搬家對銀行影響幾何?有市場專家對記者表示,現階段新入市的居民資金,屬于對投資收益有較高要求且敢于承擔風險的,這類客戶與傳統的儲蓄存款用戶僅存在一部分重合,所以,總體上來說,對銀行吸儲影響有限。
事實上,不只大額存單,理財贖回也愈演愈烈。“最近已明顯感覺到客戶在陸續贖回理財產品了,股市太好了,很多客戶都想去股市博一博。”一股份行理財經理對記者說,所以他們都在向客戶推薦包含部分權益倉位的產品,以挽回部分客戶。
部分居民財富從理財轉向資本市場
近段時間,股票牛市行情強力壓制債市表現,方正證券分析師李清荷在分析當前債市下跌的核心原因時表示,機構也出現“恐慌性”砸盤,比如基金通過“買短賣長”降久期,券商自營也在拋售,疊加股債蹺蹺板效應,共同推動了市場下跌。
債券是銀行理財的主要底層資產,債市走弱導致理財產品凈值普遍回撤。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2025年7月份,銀行理財規模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1.90%,較上月下降72個基點。新發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也在持續回落,7月份新發產品業績平均比較基準2.49%。理財產品存量規模回落到31.0萬億元,單從規模看,行業規模環比上月基本持平。“如果考慮7月一般是理財大月,回表后的居民存款增配理財,這表明有部分居民財富從理財轉向資本市場,通過認購基金、直接入市乃至參與融資等方式進入股票市場。”普益標準稱。
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劍也認為,伴隨存款利率下調等因素,2024~2025年上半年實體部門存款搬家流向理財等現象較為明顯,2025年7月以來伴隨反內卷等宏觀敘事強化,資本市場表現較好,風險偏好提升后存款流向權益市場。考慮2022年以來的存款高增很大比例來自于財富管理意識較強的一線城市居民,且2022~2023年新增的大量高息存款在2025~2026年集中到期,意味著如果風險偏好能夠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存款搬家路徑是比較順暢的。
回顧歷史,2005年以來,我國出現過五次明顯的居民存款搬家,分別為2006~2007年、2009年、2012~2015年、2021年、2024~2025年。從歷輪存款搬家來看,低利率是推動存款搬家的因素之一,而資本市場表現是其核心驅動因素。
不過,目前散戶入市仍處于初步階段,東吳證券分析師陳剛認為,機構資金依然有較強的定價能力、主導主線趨勢行情。而隨著行情演繹,散戶更可能通過間接入市的方式參與市場,進一步強化機構的定價權,形成抱團效應。
他進一步表示,基于居民存款搬家邏輯,當前市場形成兩點共識:一是從新增開戶數據來看,大規模入場仍未發生,指向行情仍有一定的空間;二是若散戶資金大規模入場,大盤有望迎來加速上漲甚至逼空的行情,而這也被視作行情進入尾聲的信號。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