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光伏龍頭半年巨虧170多億元,誰在增虧?誰的血條更厚?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光伏行業下行周期已持續七個季度,仍未沖破黎明前的黑暗。近日披露的半年報顯示,通威股份(600438.SH)、隆基綠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TCL中環(002129.SZ)今年上半年合計凈虧損172.64億元,除隆基外,其余五家企業均創下各自歷史同期最大虧損。
上半年,中國光伏行業在短期搶裝熱潮、長期產能出清不暢、全球貿易格局重構的復雜態勢之下艱難前行。全球新增光伏裝機規模雖持續增長,但供需嚴重失衡的硬傷沒有顯著改善,制造端全面承壓,電池、組件產量增速降至15%以下,多晶硅、硅片甚至出現負增長。各環節產品價格進一步下探至歷史低點,開工率低位運行。
多晶硅全球市占率30%、電池片銷量全球第一、組件出貨全球第五,在產業鏈多個環節的深度布局令通威股份受傷最深。在行業上行周期,通威的全產業鏈協同優勢比單一環節的成本優勢更大,但當行業形勢逆轉,甚至全面進入低于成本價的至暗時刻,一體化布局越徹底、身上包袱越重。
財報顯示,通威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05.09億元,同比下降7.5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49.55億元。產能產量方面,截至6月底,該公司擁有高純晶硅年產能超90萬噸、太陽能電池年產能超150GW、組件年產能超90GW,上半年多晶硅銷量16.13萬噸、電池銷量49.89GW、組件銷量24.52GW。
“產業鏈各環節價格在供需失衡的重壓下持續低迷,光伏行業仍處于全面虧損的局面。”硅片和組件雙龍頭隆基綠能在半年報中寫道。
上半年,隆基綠能實現硅片出貨量52.08GW(對外銷售24.72GW),電池組件出貨量41.85GW(其中組件出貨量39.57GW),但受光伏行業主要產品市場銷售價格跌破行業成本線的競爭環境影響,導致經營虧損、增量不增收。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28.13億元,同比下降14.8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25.6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虧26.61億元,主要受益于運營提效促進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大幅下降,以及資產減值損失的大幅減少。
隆基綠能硅片業務上的持續失血,在另一硅片龍頭TCL中環身上有更集中的體現。
半年報顯示,TCL中環光伏硅片產品的毛利率為-23.74%,較上年同期進一步惡化。該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33.98億元,同比減少17.3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2.42億元,同比減少38.48%。
天合光能交出自上市以來的首份虧損中報。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0.56億元,同比減少27.72%;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29.1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54.47%,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29.5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43.33%。
報告期內,天合光能組件出貨量超32GW,其中國內占比略超50%,歐洲占比略超25%,亞太地區11%-12%,中東約8%。儲能業務累計出貨超12GWh。
同期,晶澳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39.05億元,同比下降36.01%;歸母凈利潤虧損25.80億元,上年同期虧損8.74億元,虧損擴大。不過分季度看,二季度虧損幅度明顯收窄,環比減虧超40%,毛利率改善明顯。上半年該公司電池組件出貨量33.79GW(含自用119MW),其中組件海外出貨量占比約45.93%。
澎湃新聞注意到,多家企業在半年報中提示風險,盡管光伏反內卷曙光乍現,但行業的寒意,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通威股份表示,主要光伏企業均已陷入較長時間的虧損,落后產能出清不可避免。但若供需矛盾長期無法緩解,行業主要企業及公司均可能面臨嚴峻的經營風險。當前行業各方已經充分意識到光伏行業整體面臨的陣痛,并在持續通過多種途徑嘗試解決行業困境。
隆基綠能稱,目前行業“反內卷”共識已經形成,具體方案尚未出臺,企業短期內可能仍將面臨經營壓力。
天合光能認為,當前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前期投產的落后產能及部分競爭力落后的企業已開始出清。但若未來產能調整速度或下游應用市場增速不及預期,仍可能導致產品價格不合理下跌、企業盈利下降的風險。
TCL中環在業績會上表示,展望下半年,光伏行業供需波動及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多個環節的價格有所回升,但行業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去消化。
據國家能源局近日披露的月度裝機數據,7月份國內光伏新增裝機規模11.64GW,環比下降18.9%,同比降低44.7%,創2025年以來新低。
在搶裝潮和囤貨潮之后,8月、9月的裝機數據,不容樂觀。拼血條時代,只有手頭的現金多、負債少、成本控制能力強的企業,才能活到最后。
據澎湃新聞梳理,以期末貨幣資金與交易性金融資產余額來看,五家企業中通威股份和隆基綠能的在手彈藥最為充沛,分別高達332.29億元、287.69億元。晶澳科技的期末貨幣資金達260.75億元,天合光能的貨幣資金與交易性金融資產余額合計達到223.45億元。背靠TCL集團資源的TCL中環雖出現巨虧,但擁有明顯的收購意圖,其高管在業績會上表示擁有現金流和資金儲備,有能力和條件適時參與行業洗牌期的并購。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