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20日電 題:L2新國標將給智能駕駛立“鐵律”
作者 江瀚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或將迎來國家標準。
9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文件就《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次發布的征求意見稿構建了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安全基線,要求系統只能在其設計運行條件下激活。針對單車道、多車道、領航輔助等不同功能,設置了人機交互、功能安全和預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數據記錄等全方位安全技術要求,構建了“三重安全保障”。
筆者認為,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具有迫切的必要性。近年來,隨著L2級輔助駕駛功能在市場上的快速普及,消費者對“智能駕駛”概念的認知與實際技術能力之間存在顯著錯配。部分車企在營銷中過度宣傳輔助駕駛功能,導致用戶誤以為系統具備更高階的自動駕駛能力,從而放松警惕、濫用系統,已引發多起嚴重交通事故。在此背景下,建立統一、剛性的安全底線標準,不僅是保護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必要舉措,也是規范市場行為、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的關鍵制度安排。
從目前的征求意見稿來看,該標準通過明確系統激活邊界、人機交互邏輯、數據記錄與功能安全要求,構建了“設計—使用—追溯”全鏈條的安全閉環,能有效填補此前監管在技術執行層面的空白。
將安全要求提升至強制性國家標準高度,傳遞出監管層從“鼓勵創新”向“安全可控”過渡的明確信號。2025年正處于智能網聯汽車從技術驗證邁向大規模商業化落地的關鍵窗口期,L2+級功能已廣泛搭載于主流車型,用戶滲透率迅速提升。然而,技術野蠻生長帶來的安全隱患和社會爭議也日益凸顯。此時出臺強制性國標,表明監管部門不再容忍以“技術創新”為名忽視基本安全責任的行為,標志著行業監管邏輯從“包容審慎”轉向“底線監管”。此舉意在遏制過度營銷和功能濫用,引導企業將安全置于技術迭代的優先位置,為后續更高級別自動駕駛的立法和監管積累經驗。
根據標準,中小車企和新勢力在研發能力、測試驗證體系和合規成本上將面臨一定壓力。相比之下,頭部車企和具備深厚工程積累的傳統主機廠,以及與一級供應商深度協同的企業,更有可能快速達標。這將導致市場準入門檻顯著提高,缺乏核心技術與合規能力的企業可能被邊緣化甚至淘汰。
在統一的“安全標尺”下,預計企業未來的競爭焦點將從拼硬件算力轉向拼安全算法、系統集成能力與用戶體驗的精細化運營。當所有企業都必須滿足相同的安全底線時,差異化競爭將體現在: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系統可用性、優化人機交互的及時性與友好性、降低誤觸發率與用戶疲勞感。特別是在預期功能安全領域,對復雜場景的感知魯棒性(反映一個系統在面臨著內部結構或外部環境的改變時也能夠維持其功能穩定運行的能力)、決策合理性與風險預測能力,將成為核心技術壁壘。(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