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26日電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26日消息,日前,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數據局、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發布了《關于“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交科技發〔2025〕92號,下稱《實施意見》)。
交通運輸部指出,交通運輸場景多元、數據豐富,是人工智能重要的先行落地領域之一。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深入推進“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數據局、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在系統梳理技術攻關需求、全面盤點典型應用場景的基礎上,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原則,制定了《實施意見》,旨在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在交通運輸領域規模化創新應用,引領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邁上新臺階。
交通運輸部介紹,《實施意見》明確了“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總體目標: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運輸行業典型場景廣泛應用,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體系落地部署,普及應用一批智能體,建成一批標志性創新工程;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運輸行業,智能綜合立體交通網全面推進,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總體水平居世界前列。《實施意見》主要部署了以下4方面任務。
一是加大關鍵技術供給。提出了開展應用技術攻關、加快智能產品創新、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等3項重點任務,聚焦行業發展的共性需求與前沿方向,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人工智能產品體系,全面提升交通運輸系統的智能化水平,筑牢人工智能應用根基。
其中,《實施意見》提到,加快智能駕駛系統、遠程駕駛座艙等產品研發。強化公路高性能夜視監控、結構檢測等新技術、新裝備研發應用。鼓勵無人機、全地形車等新裝備的研制。推動智慧列車裝備、智慧重載、新一代通信信號裝備、列車智能調度系統等鐵路裝備升級。加強智能船用設備、智能船舶和海上智能搜救裝備研發。積極開展智能攤鋪和壓實機、造塔機、造橋機、智能巡檢機器人等施工和維養裝備研發。推進智能搬運裝卸、倉儲配送、智能安檢等設施設備研發。
二是加速創新場景賦能。充分發揮行業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從組合輔助駕駛、智能鐵路、智慧航運、智慧民航、智慧郵政、智能建養、聯程聯運與智慧物流等領域部署7項重點任務,以場景創新為牽引,以試點示范為抓手,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應用案例,形成以點帶面、整體提升的發展格局,拓展人工智能應用廣度。
其中,《實施意見》提到,開展智能駕駛大模型、成套測評技術提升行動,拓展服務場景。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地進一步集聚創新資源,依法依規、穩慎推進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示范應用。圍繞大通道貨車智能駕駛場景,推動實施技術測試創新。利用高速公路ETC門架等既有設施,探索采用多桿合一、多感合一等模式,科學布局車路云協同感知、控制設備與系統,改善公眾出行體驗。
三是加強核心要素保障。提出了統籌優化算力供給能力、加快高質量數據集建設、推動泛在網絡設施建設等3項重點任務,因地制宜強化算力保障,構建覆蓋多模態、多場景的交通運輸大數據資源體系,打造天地一體、云網融合的交通數據傳輸網絡,為人工智能應用提供高速、可靠、安全的支撐體系。
四是優化產業發展生態。提出了提升產業生態孵化能力、持續完善人工智能治理機制、加快形成人才聚集效應等3項重點任務,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加快人工智能技術成果轉化,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人工智能創新環境。
《實施意見》還提出了建立交通運輸人工智能協調發展機制、加大應用場景開放力度、加強網絡和數據安全合規管理、完善倫理審查規則和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網絡和數據安全保護體系、深化對外交流合作等保障措施。
交通運輸部表示,《實施意見》聯合印發后,交通運輸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細化工作任務,強化工作協同,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交通運輸”創新工程,組織實施“十百千”創新行動,加速人工智能全面賦能,助力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中新經緯APP)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