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29日電 題:黃金周堵車,不做方向盤俠
作者 朱克力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
每逢長假,交通擁堵都成為旅游城市的一大痛點。特別在“十一”黃金周,交通壓力集中在高速路網與城市樞紐,傳統駕駛模式下,疲勞、分神或經驗不足常導致事故或擁堵。而在今年,在汽車領域AI技術迅猛發展的加持下,多地推進無人駕駛服務,如上海街頭“真無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多場景接駁服務。無人駕駛作為自動駕駛的高級階段,可能為緩解假期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帶來新的啟發。
從技術角度看,無人駕駛是AI技術在交通領域最復雜、最全面的應用之一。AI算法與模型是無人駕駛的“大腦”,無人駕駛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AI算法實現“群體協同”。例如,多輛無人車可實時共享路況數據,自動調整車距與車速,避免人為急剎引發的連鎖反應。在高速場景中,編隊行駛技術能讓車輛以極小間距跟馳,大幅提升道路通行量。城市內,無人駕駛出租車或接駁車可按需調度,減少空駛率,緩解景區周邊打車難問題。
無人駕駛的這種特性,可能重構“十一”等節假日“出行—旅游”的時空關系。傳統自駕中,駕駛員需專注路況,乘客活動受限;無人駕駛解放雙手后,車內可變為移動辦公或娛樂空間。例如,家庭出游時,孩子能在后排觀看電影,成人處理工作郵件,到達景區時已完成休息,直接開啟游玩。這種“時間復用”將減輕旅途疲憊感,延長有效旅游時間。無人出租車,還可以通過云端互聯,實時分析全局路況,智能分配車輛路徑,避免所有車輛扎堆涌入同一條路,改善“十一”等假期大量車輛涌入有限道路資源造成擁堵的問題,提升旅游體驗。
旅游模式方面,無人駕駛推動“門到門”無縫銜接。游客可通過APP預約無人接駁車,從家門直達酒店或景點,避免中轉等待。景區內,無人觀光車可按游客興趣動態規劃路線,結合AR(增強現實)技術提供實時解說,形成“個性化移動導覽”。
但是,當前無人駕駛在實際運行中也存在局限性。一方面,無人駕駛覆蓋范圍仍較小。若僅部分車輛具備無人駕駛能力,混合交通流中可能出現“人機博弈”——人類駕駛員的隨機操作可能干擾算法決策,反而降低效率。另一方面,極端天氣或復雜路況(如鄉村道路)下,傳感器可靠性仍存疑。因此,無人駕駛在黃金周更可能作為“輔助工具”,通過特定場景試點(如機場至景區專線)釋放效率,而非全面替代人工駕駛。此外,無人駕駛體驗升級需配套服務支撐,當前車內娛樂內容、景區接駁網絡、跨交通方式的數據互通均需完善。若僅技術單點突破,用戶體驗可能流于表面。
無人駕駛前景廣闊,但安全始終是底線。未來,在優化無人駕駛技術時,企業應強化“人機共駕”模式,在復雜路況下保留人工接管權限,避免算法盲區導致事故。同時,建立實時監控中心,對運行車輛進行遠程干預,例如遇到突發施工路段時,人工調度員可臨時調整路線。
服務層面,需構建“出行即服務”(MaaS)平臺,整合無人駕駛、公交、地鐵、共享單車等數據,為用戶提供最優組合方案。例如,“十一”期間,游客輸入“從酒店到迪士尼”,平臺自動推薦“無人駕駛接駁車+地鐵”的混合出行,并預估時間與費用。
政策端,建議交通管理部門在黃金周前劃定“無人駕駛專用道”或“測試區域”,減少與常規交通的沖突。對參與試點的企業,可要求其公開安全記錄,接受公眾監督。此外,需制定假期應急預案,明確事故責任劃分,避免因糾紛影響技術推廣。
無人駕駛在黃金周的價值不在于“炫技”,而在于通過AI技術賦能,讓出行更從容、旅游更純粹。(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