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10日電 題:別追高!白銀投資關注三個關鍵信號
作者 薛洪言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
10月9日,現貨白銀價格突破歷史新高,達到49.8美元/盎司,日內大漲1.86%。今年以來,現貨白銀價格加速上漲,全年累計大漲超72%。截至北京時間10月10日0點36分,現貨白銀漲幅收窄至1.4%,報49.53美元/盎司。
2025年以來白銀價格加速上漲,源于宏觀流動性寬松、工業需求強勁與結構性供需缺口的三重共振。其核心驅動力與2011年相比存在顯著差異。本輪上漲不僅包含了金融屬性的推動,例如美聯儲于9月已降息25個基點(市場預計年內還將有兩次降息)、全球債務高企帶來的溢價,以及地緣沖突和美國政府“停擺”風險激發的避險需求;更關鍵的是工業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世界白銀協會數據,2025年工業需求已占白銀總需求的58.5%。這共同構成了“金融屬性放大+工業屬性托底”的復合驅動模式。反觀2011年,當時的白銀行情主要依賴QE2(第二次量化寬松)的流動性與歐債危機的避險情緒,缺乏堅實的工業需求作為支撐。
分析當前白銀漲勢,需辯證看待短期波動與長期趨勢。短期來看,日線RSI指標已突破85進入超買區間,在50美元等重要心理關口前,獲利了結帶來的回調壓力確實存在。但長期來看,多個特征指向這可能屬于牛市的起點:第一,結構性供需缺口長期化,綠色產業(如光伏)需求年增速約20%,遠高于供應端約2%的增速,庫存消耗狀態可能持續至2026年;第二,政策敏感性高,美聯儲降息節奏及美國將白銀列入關鍵礦物清單的關稅政策會放大短期波動,但若10月議息會議確認寬松延續,將強化上漲動能;第三,相對估值具備優勢,當前金銀比約83,仍低于五年均值。與2011年漲勢依賴投機資金不同,當前由工業需求剛性和機構資金(如主權財富基金的戰略配置)主導的持倉結構,使得整體回調風險相對可控。需要警惕的風險點在于倫敦庫存若通過進口得到補充,可能導致租賃利率回落,引發多頭獲利了結。
白銀暴漲對A股(人民幣普通股票)與H股(港股)市場的影響呈現結構性分化。白銀礦業股直接受益于價格上升,部分龍頭公司年內股價漲幅超80%,其業績彈性來源于產品售價上漲和現有庫存重估的雙重效應。然而,下游光伏與新能源板塊則面臨博弈:龍頭企業尚可通過簽訂長單鎖定價格來部分緩解銀漿成本上升的壓力,但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可能受到顯著擠壓。投資者還應密切關注外部環境,例如美國關鍵礦物清單相關的關稅政策變動,以及10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對降息路徑的指引,這些都可能加劇短期波動。
回顧2011年白銀暴跌的教訓,當前市場主要存在三類脆弱性:其一,政策轉向風險,如果美國通脹反彈迫使美聯儲推遲降息,10年期美債收益率回升將直接壓制白銀這類非生息資產的價格;其二,技術替代風險,例如光伏領域銅電鍍技術的規模化應用,有望大幅減少電池片中的白銀消耗;其三,地緣沖突緩和風險,這可能使支撐銀價的避險需求退潮。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最大的風險在于白銀固有的高波動率(通常顯著高于黃金),盲目追高可能面臨巨大回撤。因此,建議采取審慎策略,例如通過白銀ETF(白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等工具分散配置,避免使用杠桿,在買入時點上注重調整布局。同時,可重點跟蹤三個關鍵信號:美聯儲10月議息會議聲明、倫敦白銀庫存的進口數據以及中國制造業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對工業需求的驗證。(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