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12日電 題:全面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
作者 黃卓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周鼎 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智庫中心主任助理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進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正視差距、加倍努力,全面推進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完善人工智能監管體制機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主動權。
當前,人工智能(AI)作為最具顛覆性的技術力量,正加速重構全球競爭格局。隨著AI技術迭代不斷深化,全面推進AI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已成為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未來發展主導權的重要抓手。
一、把握重大戰略機遇
全面推進AI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是占領科技創新先機、贏得全球競爭優勢的戰略支點。AI作為新一代通用目的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和各個領域,其產業化與全要素滲透構成國家競爭新范式的底層驅動力,深度推進AI發展不僅將實現生產力躍升,更能通過核心算法、算力底座與場景落地形成的技術領先,在創新鏈中占據高端環節、掌握主動權,進而重構國際規則制定權與價值鏈位勢。
全面推進AI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是重構產業生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AI技術一方面通過“人工智能+”行動深度融入產業創新發展,如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能金融等,推動傳統產業快速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結構性躍升;另一方面通過與量子科技、基因生物等其他前沿技術相結合,催生出一系列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速構建更加智能、開放、協同的產業生態。
全面推進AI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將打造全球合作、造福人類未來發展的國際公共產品。AI全球治理關系全人類命運,我國作為AI大國,正積極開展AI多邊合作,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加快推進AI倫理規范、技術標準、法規體系等方面的統一互認,推動全球AI發展邁上更高水平。
我國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市場空間巨大,人工智能發展前景廣闊。在產業方面,我國已基本構建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AI產業體系,預計我國AI市場到2026年將超過19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9.6%,但還需警惕供應鏈韌性下降、技術生態分裂、國際市場份額流失等風險。在企業方面,我國已在AI領域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0余家,占全球AI產業規模約1/10,但不乏出現行業資源向頭部企業傾斜、擠壓初創企業生存空間的情況。在場景方面,有數據顯示,我國生成式AI當前應用率高達83%、居全球首位,AI“頭雁”效應正全方位賦能實體經濟和社會治理各個場景。
二、重塑AI發展新范式
筆者認為,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與應用場景縱深優勢,需在產業基礎強化、企業組織優化、場景深度開發三個方面一體發力,系統塑造AI高質量發展新范式。
第一,產業基礎強化,構建AI發展體系。應從產業園區、產業鏈、產業集群三個維度協同推進AI產業發展,構建多層次的發展體系。打造產業園區“點”的突破力——依托國家高新區、國家經開區等國家級產業園區,聚焦核心軟件、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低空飛行器、人形機器人等關鍵領域布局建設,根據比較優勢推動相關產業領域重點突破。塑造產業鏈“線”的穿透力——上游依托國家實驗室、科技領軍企業等加強芯片研發制造,中游以產學研協同著力發展大模型、智能體等核心技術,下游通過“揭榜掛帥”打造標桿應用場景,形成從硬件支撐、技術研發到行業落地的全產業鏈。鍛造產業集群“面”的輻射力——依托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等區域載體,打造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式的跨區域協同網絡,核心城市聚焦基礎算法研發和高端人才集聚,節點城市重點發展垂直領域應用技術,周邊城市提供算力支持、數據服務和制造配套,“串珠成線”“聚鏈成群”推動AI產業發展。
第二,企業組織優化,打造AI梯度生態。構建“引進來”與“本土培育”相結合的AI企業雙輪驅動體系,通過梯度引育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搭建全球資源對接平臺——支持全國重點地區和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加大引進全球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資源,進一步集聚企業總部基地和新型研發機構,完善“本土化—全球化”協同體系。強化領軍企業帶動體系——支持行業龍頭企業進一步夯實基礎模型底座,通過“以大帶小”機制向中小企業開放大模型技術平臺和能力,形成我國AI企業開源“集團化”作戰的新優勢。打造初創企業孵化生態——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引導帶動作用,進一步推廣實踐“政府創新+民營助推+人才支撐+資本加速”的混合型孵化模式,以政策和金融工具“雙賦能”為AI初創企業實現技術、資本與市場的精準匹配。
第三,場景深度開發,激活AI應用引擎。AI場景建設是推動技術落地和產業升級的關鍵環節,需要構建“數據開放—場景賦能—生態協同”的良性循環體系。政務數據智能化利用——深入實施“數據要素×”行動,鼓勵各級政府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探索“政府監管+市場化運營”模式,明確權屬及收益規則,推進標準化、規范化數據供給。國有企業場景開放共享——深化落實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鼓勵各級國有企業圍繞戰略意義強、經濟收益高、民生關聯緊的高價值場景,通過搭建合作平臺、加大采購力度等方式,強化與各類AI企業合作。行業智能體應用落地——編制“智能體產業圖譜”,開展先進制造、視聽文創、家居消費等領域智能體應用示范行動,鼓勵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組織推廣智能體場景化應用,支持企業在重點場景應用智能體。
總之,要全面推進AI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以產業、企業、場景三位一體構筑發展新優勢,牢牢掌握AI未來發展主動權。(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