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13日電 當地時間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喬爾·莫基爾(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表彰他們解釋了“創新驅動的經濟增長”。
諾貝爾獎官網介紹,1100萬瑞典克朗獎金的其中一半將被授予喬爾·莫基爾,表彰他“通過技術進步確定了持續增長的前提條件”;另一半由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共同獲得,表彰他們“通過創造性破壞實現持續增長的理論”。
諾貝爾獎委員會評價稱,喬爾·莫基爾利用歷史資料作為一種方法,揭示了持續增長成為新常態的原因。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也研究了持續增長背后的機制。在1992年的一篇文章中,他們構建了一個關于所謂創造性破壞的數學模型:當一種新的、更好的產品進入市場時,銷售舊產品的公司會遭受損失。
諾貝爾獎官網介紹,喬爾·莫基爾于1946年出生于荷蘭萊頓,1974年獲得美國紐黑文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伊利諾伊州埃文斯頓西北大學教授。
西北大學官網截圖
西北大學官網顯示,喬爾·莫基爾研究歐洲的經濟史,專注于1750-1914年期間。他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計量經濟學會、歷史計量學會、英國學院、意大利國家科學院和荷蘭皇家學院的會員。他曾是經濟史協會的主席,《牛津經濟史百科全書》的主編,以及《經濟史雜志》的聯合編輯。他目前是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世界經濟發展史系列書籍的共同編輯。他的最新書籍是《增長的文化:現代經濟的起源》,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
菲利普·阿吉翁于1956年出生于法國巴黎,1987年畢業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法國巴黎法蘭西公學院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以及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官網截圖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官網介紹,菲利普·阿吉翁的研究涉及增長經濟學,他與彼得·豪伊特一起開創了所謂的熊彼特增長范式,該范式后來被用于分析增長政策的設計以及國家在增長過程中的作用。他們的大部分工作在以下著作中得到了總結:他們的合著《內源性增長理論》(MIT Press,1998)和《增長經濟學》(MIT Press,2009),他與蕾切爾·格里菲思合著的《競爭與增長》(MIT Press,2006), 以及他的調查《我們從熊彼特增長理論中學到了什么》(與 U.Akcigit 和 P.Howitt 合著)。最近,菲利普·阿吉翁與C.安東寧和S.布內爾合作出版了一本新書,名為《創造性破壞的力量》(奧迪爾・雅各布,哈佛大學出版社)。
彼得·豪伊特于1946年出生于加拿大,1973年獲美國伊利諾伊州埃文斯頓西北大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普羅維登斯州布朗大學教授。
布朗大學官網截圖
布朗大學官網介紹,彼得·豪伊特從1972年到1996年在西安大略大學任教,從1996年到2000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學任教。他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宏觀經濟學和貨幣經濟學領域。他是現代“熊彼特式”經濟增長理論的創建者之一。他一直在為宏觀經濟學和貨幣理論尋找新的基礎,并且在加拿大貨幣政策方面發表了大量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在諾貝爾系列獎項中,經濟學獎并非依照已故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而是由瑞典國家銀行于1968年創立,獎金由瑞典國家銀行支出。(中新經緯APP)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