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獨立性受質疑,“助攻”黃金飆漲?
每經記者|李玉雯 每經編輯|陳 星
屢破新高的金價近期再度成為全球焦點,其背后的驅動邏輯引發市場探討。
在美聯儲降息預期、全球央行購金需求以及地緣政治風險持續發酵的背景下,市場避險情緒不斷升溫。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施壓美聯儲要求大幅降息,并試圖“重塑”美聯儲決策層,這令市場對美聯儲的獨立性感到擔憂。有觀點認為,美聯儲獨立性受到質疑是黃金飆漲的幕后推手。
美聯儲的獨立性如何作用于金價?其傳導路徑是怎樣的?是否已成為影響黃金走勢的關鍵因素?
獨立性之爭咋影響金價?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美聯儲的獨立性受到沖擊的確對金價會產生間接的影響,其傳導邏輯可概括為:若美聯儲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受到白宮干預,這會推升避險情緒,更將沖擊美國國家信譽與美元信用,導致美元走弱,從而提升黃金的吸引力,推動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上漲,并激發全球市場的黃金配置需求。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在一份研報中也提及,若更偏向特朗普的候選人上臺且降低美聯儲獨立性的情況發生,短端美債和黃金受益。對于美元和黃金而言,參考上世紀70年代經驗,美聯儲獨立性的下降以及通脹風險的上行,將對美元帶來下行壓力,黃金相較美元的貨幣屬性將進一步強化。
由于特朗普在多個場合不斷公開施壓美聯儲,并試圖“重塑”美聯儲決策層,這令市場對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的獨立性感到擔憂。
不過,劉英認為,盡管存在外部壓力,美聯儲獨立性面臨挑戰,但此番黃金上漲并非是其直接動因。
她進一步分析指出,特朗普雖試圖通過調整美聯儲理事會人事布局等舉措來干預其獨立性,但目前來看,美聯儲的獨立性尚未受到實質性動搖。回顧9月議息會議,美聯儲最終以11∶1的投票結果決定降息25個基點。“即便是遭到特朗普免職威脅的理事莉薩·庫克,也投票支持這一決策,這顯示出票委在貨幣政策上的專業態度和團結力度。”
從最新利率預測點陣圖來看,19名官員中,有9人預計今年還將降息兩次(累計50個基點),6人認為年內不應再降息,另有2人支持再降息一次(25個基點),1人主張應加息一次,還有1人預計應再降息125個基點,即年內至少還有兩次幅度為100個基點或以上的降息。
“在無特殊情況下,10月繼續降息25個基點將是大概率事件,這也說明美聯儲的獨立性并未受到沖擊而出現動搖。若出現一次性降息50個基點的情況,則可能意味著政策受到明顯干預,但目前來看概率較低。”劉英對記者表示。
國際關系基礎已經生變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用科幻小說《三體》中的“亂紀元”概念來形象地比喻當前國際貨幣體系所處格局。
他表示,4月份的“對等關稅”舉措意味著國際關系基礎正經歷深刻轉變——以往依賴多邊協商與合作的共識體系,或正逐漸被以“美國利益優先”為導向的叢林法則取代。這一轉變不僅沖擊了既有國際經濟秩序,也讓國際社會對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即一種全球公共產品的合理性與可持續性提出了深刻質疑。在此背景下,黃金作為傳統避險資產,自然成為全球資本的重要流向。
“究其根本,美國推行‘對等關稅’的行為,使得其作為國際體系核心參與者的公信力喪失,這是引發全球信任危機的深層原因。”魯政委表示。
劉英也在采訪中提及,美國的主權信用已無AAA評級加持,隨著穆迪于今年取消其AAA評級,全球三大評級機構均不再認可美國主權信用具備最高AAA級的資格。
在魯政委看來,美聯儲的獨立性問題,僅為美國國際公信力這一更大議題下的一個側面,并且這種獨立性的有效性其實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行政權力的自我約束與制度尊重。
新湖期貨研究所宏觀金融組在研報中稱,美聯儲和財政部在1951年達成協議后,美聯儲才開始真正獲得制定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當前,美聯儲被譽為“世界上最獨立的央行”,但從歷史上來看,其政策也很難真正避免總統施政的影響。
魯政委以滯脹時期為例向記者解釋:“若美聯儲真正一直具備獨立性,何以解釋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高通脹現象?整個上世紀70年代滯脹十年,恰恰說明其當時并未展現出有效的政策自主。然而即便在那段時期,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也并未動搖——根源在于美國當時仍具備相當的國際公信力。相比之下,當前的問題核心并不完全在于美聯儲獨立性是否受損,而在于支撐美元信用的國家公信力已顯著流失。”
金價將會開啟長期牛市?
美國國家公信力流失之下,美元信用體系迎來前所未有的考驗,全球央行儲備格局也在不斷演變。
西部證券研報提及,2016年以來,黃金定價從“交易價值”主導切換到“儲備價值”主導,隨著美元信用裂痕持續擴張,金價將開啟長期牛市。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監瞿瑞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與2011年和2020年兩次牛市相比,當前金價上漲的驅動邏輯更加復雜。當前除了貨幣政策寬松和地緣政治風險外,還涉及美元信用體系危機,全球央行連續三年購金量超過1000噸,遠超2010年至2021年的年均水平,替換美元資產成為重要驅動因素。
據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黃金儲備調查》,95%的受訪央行認為,全球央行的黃金儲備在未來12個月內將會增加。這一比例創下自2019年首次針對該問題進行調查以來的最高紀錄,較2024年的調查結果上升了17個百分點。即便金價屢創新高,且全球央行已連續15年凈購入黃金,各央行依然對黃金青睞有加。
瞿瑞進一步解釋,在特朗普政府推動“大而美”法案的背景下,美國財政赤字與債務規模將持續擴大,加之其政策的變動性,這將導致美元信用風險不斷加劇。此外,考慮到特朗普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以及其“貨幣武器化”的經濟制裁手段,美元資產的安全性也會受損。基于戰略安全與優化資產配置需求,各國央行仍將強化黃金儲備布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二季度黃金占央行儲備資產比重升至26.8%,黃金在除美聯儲外的全球央行儲備資產占比自1996年以來首次超過美國國債。
“從長期來看,當前金價上漲的可持續性可能更具韌性。一方面,全球央行持續增持黃金的行為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對金價形成有力支撐。另一方面,美元信用體系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黃金的戰略價值就會持續存在。”瞿瑞對記者表示。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