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15日電 (羅琨)“五六年前,一顆觸覺傳感器的價格高達10萬元。在今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我們發布的產品單價是199元起。”近日,在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聶相如說,當年的大哥大是少數人的炫耀品,如今手機人人可用,他希望觸覺傳感器也能通過價格普惠實現普及。
作為機器人“感知世界的雙手”,觸覺傳感技術正從工業奢侈品走向規模化應用的關鍵節點。聶相如表示,帕西尼的目標是成為機器人產業中的基礎設施提供者——也就是“賣鏟子的人”。

聶相如 受訪者供圖
將“工業奢侈品”做成普及品
今年35歲的聶相如是湖南長沙人,畢業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2021年,在微軟前副總裁陸奇的牽線下,聶相如和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的許晉誠聯合創立帕西尼,“在10平米的房間里,兩個人兩張桌子就開啟了創業”。
許晉誠在世界首個人形機器人誕生地——早稻田大學機器人實驗室攻讀博士期間發現,沒有觸覺的機器人存在根本性短板。“哪怕機器人跳得再高、跑得再快,如果它沒法給你穩穩地拿起一杯水,倒一杯咖啡,那它永遠無法真正落地。”
與此同時,當時仍在網易工作的聶相如也在為提升游戲體驗而尋找觸覺傳感器,卻遍尋不獲。這讓兩人敏銳意識到觸覺傳感器在B端和C端都有巨大需求缺口。
公開信息顯示,觸覺傳感器,被稱為智能認知與信息交互產業的基石,也被中國列為與光刻機、芯片并列的關鍵“卡脖子”技術之一。
聶相如回憶說,五六年前,觸覺傳感器同類產品單價高達10萬元,是不折不扣的“工業奢侈品”,嚴重制約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我們花了四五年的時間,終于把價格打下來了:前年到1萬元,去年是3000元,今年一月份的時候是1200元。在今年8月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我們發售的新品直接是199元起。”聶相如說。
帕西尼產品價格實現多級“跳水”的關鍵,在于技術的持續迭代與規模效應的疊加。他介紹說,把成本降下來的關鍵是每一代產品都在芯片、結構、算法上做了大幅優化。“軟件算法的進步讓我們可以減少對硬件的依賴,就像蘋果用系統優化彌補了硬件參數的差距。再加上行業起量,價格更便宜后訂單量更大,訂單更多后又可以進一步攤薄成本,價格自然螺旋下降。”
公開信息顯示,帕西尼的觸覺傳感器全球出貨量位居行業首位。同時據聶相如透露,帕西尼的營收目前以每年8~10倍的速度快速增長,其中海外市場營收今年預計占比在兩成以上。
據了解,帕西尼的海外營收主要來自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聶相如指出,海外市場缺乏和中國一樣成熟的供應鏈,人力成本高,老齡化更嚴重,初級崗位“招工難”問題突出,對機器人接受度更高。“機器人不是在搶人飯碗,而是填補這些空缺。”
在海外擴張策略上,聶相如透露說,帕西尼采取“先代理、后設點”的路徑:先通過代理商打開市場、積累客戶,再逐步設立分支機構。目前,公司已在日本布局,歐洲和美國將是下一步重點拓展區域。
做機器人行業的“鏟子”
近期,帕西尼研發的機器人和靈巧手頻頻在多個機器人大會上亮相,但聶相如告訴中新經緯,帕西尼做人形機器人并不是為了賣機器人,也不會與下游形成競爭關系。
“我們做整機和靈巧手,是為了秀肌肉,讓客戶看到我們能做批量化交付,從而更愿意把傳感器訂單交給我們。我們真正的目標,是成為機器人產業的基礎設施提供商,就像英偉達賣顯卡一樣,大家買來可以打游戲、訓練AI,我們賣的是‘鏟子’,讓別人去挖金子。”聶相如說,另一方面,帕西尼也想通過做機器人和靈巧手來維系一個做傳感器的手感。“這樣我們才會知道客戶最想要的傳感器是什么樣的,而不是閉門造車。”
在聶相如看來,帕西尼的“護城河”不僅在于核心零部件研發、底層架構搭建和整機快速制造能力,更在于“數據”。
今年6月,帕西尼位于天津的“帕西尼具身智能超級數據采集工廠”(Super EID Factory)正式投入運營,其占地12000平方米,是目前全球范圍規模最大、數據采集體量領先的具身智能數據采集與模型訓練基地。
“就像普通人去富士康做精密組裝未必能做好,缺的是經驗和數據;機器人要落地,也需要足夠多的場景數據支撐。”聶相如說,工廠會收集各行各業垂直工作場景的關鍵數據,讓機器人“學會”干活,從而更快適配實際應用。
已完成多輪融資
近年來,機器人行業融資活躍度持續攀升。天眼查數據顯示,僅在2025年,帕西尼已獲得三輪融資:4月,比亞迪完成對帕西尼數億元A++輪投資;6月,中信里昂資本、上汽金控旗下私募、奇績創壇等機構參與了帕西尼數億元A+++輪融資;8月,京東、TCL創投等機構參與了帕西尼數億元A++++輪融資。
聶相如稱,帕西尼是比亞迪在零部件基礎設施領域唯一重倉投資的企業,且是比亞迪在具身智能領域單筆最大投資的標的。
“比亞迪非常重視基礎設施的供給,而觸覺傳感技術正是機器人、智能汽車等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聶相如透露,雙方的合作不止于基礎訂單,未來還將探索數據采集機器人、多模態數據處理等更深層次的協同,“隨著機器人規模化落地,我們希望借助股東的供應鏈優勢,進一步降低成本,推動行業降本增效”。
在談及比亞迪、上汽、京東等產業股東時,聶相如說,這些股東不只是投資方,更是帕西尼的客戶和需求伙伴。產業方的真實需求可以倒逼產品迭代,讓帕西尼的技術始終貼近市場。
在采訪中,聶相如透露,帕西尼未來主要將融資用于研發和市場拓展以及豐富產品線。
目前帕西尼在人員規模上已經突破了500人,辦公條件也相比此前大幅提高。“窮的時候很開心,現在有資金了,企業解決了溫飽問題,但面臨更大的挑戰,壓力更大了。”他說,當下更大的挑戰是如何快速在已知的方向上帶領團隊給行業創造價值。
當下,機器人賽道火熱也吸引不少年輕人參與其中創業。對此,他的建議是,別一上來就想著做“下一個特斯拉”。
“創業機會不一定最大,但要適合你。比如中國有那么多人做餐飲服務員,如果你能做出一個端盤子的機器人,那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關鍵是找到你能抓住的第一撥用戶,解決好用戶的痛點,商業化賺錢就是附帶的了。”聶相如說。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羅琨:luoku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