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20家理財子高管更迭 32萬億理財進入“交棒”時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霜
理財子誕生6年后,行業集中迎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管理團隊。
行業轉型深水區內,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31家理財子中已經有20家理財公司核心管理層更迭,高管在集團內調、跨機構流動成主線。
理財子的第一代高管團隊通常是創始元老,多數在理財子成立初期從母行資管部平移過來,核心任務是 “平穩開業” 和 “完成凈值化轉型”,業務上高度依賴母行渠道,產品以傳統固收類為主。
而此輪變動后,理財子的“第二代”領導團隊成為行業“主力軍”。接棒之時,行業已邁過初創期,面臨的是同質化競爭、業績分化和嚴監管的新環境。而他們的使命,則更多的是帶領公司實現 “差異化破局”。
跨行業背景領導增加
2025 年以來,理財子公司“換血”不再只是銀行系統內部的“左兜掏右兜”,券商、基金、保險、外資投行等“非銀”背景高管開始密集出現在理財公司核心崗位,形成一條跨業態、跨牌照、跨市場的新流動曲線。
此外,與第一代領導相比,新任領導呈現出一些明顯的新特征,也暗含著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可以看到,新任領導的履歷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銀行資管條線,背景更多元,以應對更復雜挑戰。
比如,今年年初上任的工銀理財董事長吳茜雖出身工行系統,但后期相繼在工銀安盛人壽、工銀安盛資產管理任一把手。
招銀理財新任總裁董方,其職業經驗不僅覆蓋了招銀理財前身——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也曾出任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熟悉集團內"大財富管理"的整體布局。
11月任職資格獲批的高盛工銀理財CEO張雨萌曾在晨星長期任職,負責晨星中國的整體戰略與可持續增長,在此之前,還擔任過英國Legal & General的中國區總裁,以及在倫敦的Legal & General Investment Management擔任投資組合經理。2013年回到中國后,負責Mercer中國的投資和養老金咨詢業務,隨后,加入平安資產管理。
另一家合資理財子的新任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楊帆則是出身公募基金,此在博時基金擔任董事總經理兼年金投資部總經理、年金投資部投資總監;也曾在富國基金擔任專戶投資部副總經理、年金權益投資經理、海富通基金專戶權益投資經理。
銀行理財子公司引入其他金融機構的人才背后,是理財子為了彌補自身在“大資管”競爭格局中的能力短板,快速構建在激烈市場中生存和發展的新護城河。
此外,理財子也正面臨著從“母行依賴”到“獨立市場化競爭”的轉型,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產品創新、渠道建設和客戶服務能力,以在激烈的資管行業競爭中立足。
一位理財子行業從業者向記者表示,隨著投資范圍從債券擴展至股票、衍生品、商品等,理財子公司面臨的風險也從信用風險,擴展到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等;而銀行傳統的“信貸文化”側重于信用風險評估、抵押品等。因此需要建設“投資文化”,更加強調市場風險管理、波動率管理、風險收益匹配和投資者自負。
一代領導回歸母行
盡管跨行業任職的案例增加,但不少理財子的新任領導還是出身銀行系統,母行總行資管、同業、金融市場三大條線則繼續向理財子輸送人才,一些還是理財子高管則是內部提拔而上。
新領導來自母行的情形在國有行理財子的身上更常見。比如,今年3月,黃黨貴任中銀理財董事及董事長,此前他歷任中國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風險管理部、市場風險管理部副處長、處長、總監、副總經理,中國銀行寧波分行、天津分行副行長、黨委委員,中國銀行青島分行行長。
5月建設銀行私人銀行部副總經理梅雨方擬任建信理財副總裁。
11月,交通銀行金融機構部(票據業務中心)/資產管理業務中心“一把手”徐鐵任交銀理財黨委副書記、擬任總裁,此前他還在交行資產托管部任總經理一職。
而在內部提拔的高管中,興銀理財總裁助理胡紅波升任興銀理財副總裁;目前信銀理財的總裁一職也正由副總裁賀晉代為履職。
在二代領導層涌入的同時,一代領導多數回歸母行,特別是國有大行理財子核心高管"回流"總行的趨勢明顯。比如,中銀理財原首席合規官周巖回歸中行總行,中銀理財原董事、總裁宋福寧辭任,回歸總行,任擬任總行部門總;建信理財原副總裁李麗杰回建行總行任資產負債管理部副總經理;自2021年10月開始出任農銀理財副總裁的蔡崎峰在近期擬回歸農業銀行,任總行托管業務部總裁。
行業壓力帶來的能力轉向
從規模來看,銀行理財的存續規模今年大幅上漲,中國理財網三季度的數據顯示,銀行理財規模已經超過32萬億元。
而從具體機構的數據來看,銀行三季報顯示:截至三季度末,招銀理財理財產品余額2.5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83%;信銀理財產品管理規模(含委托管理)2.2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90%;平安理財產品余額1.15萬億元;光大理財理財產品管理規模1.89萬億元。
但行業內的壓力也在持續增加。
一方面是資產端依舊存在的“資產荒”,優質高收益資產稀缺,利率中樞下移帶來收益水平的整體下滑;另一方面是負債端,風險承受能力偏低,資金流動性強。
因此,理財行業迫切需要向 “固收+”、多資產多策略、權益類投資等領域拓展,這也對新任領導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如信銀理財就正在打造“多資產多策略組合投資+投資顧問服務模式”的雙輪驅動增長曲線,強調在做好固收產品主要供給者的基礎上,爭做含權產品的重要供應者。
這一策略也與信銀理財的新任董事長王洪棟的背景履歷有關。在進入信銀理財之前,他在中信銀行任財富管理部總經理。而在更早之前,他曾在招商銀行負責財富管理業務戰略制定、產品研究、營銷管理等工作,對財富管理產品和創新有深入研究。
而對于多資產配置能力的打造,一位合資理財子投資經理坦言,當前僅限境內資產配置的環境確實存在挑戰。在此約束下,充分運用股債風險對沖機制,將整體風險控制在合理水平,盡可能降低破凈概率。同時,積極把握結構性機會,爭取在不同市場環境中持續創造收益。
“我認為,這正是當前國內多資產投資人在中國市場 Beta限制下,面對絕對收益目標所共同采取的應對路徑,”他表示。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