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1月20日電 (魏薇)“基金的表現不是很穩定,還是要看長期的表現;理財相對比較平穩。”在北京工作的王雨鑫(化名)對中新經緯表示,她已經投資個人養老金產品近兩年時間,先后購買了理財和基金產品。
有券商研報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市場共有37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在售,總規模138.16億元,年內增幅達76.4%。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收益如何?選購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理財作打底,希望基金多賺點”
“去年,我在同事的推薦下購買了個人養老金產品。”在北京工作的張妍(化名)對中新經緯表示,2024年4月,她在江蘇銀行開戶開始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最初她將1.2萬元全部購買了5年期定期存款產品,彼時年利率是4%。
不過,隨著存款利率的下調,第二年她便不再購買存款。張妍說,今年她選擇全額購買農銀理財的一款理財產品,2月17日買入,截至11月18日持有收益為291.19元。
張妍提供的一張產品截圖顯示,其購買的這款產品為農銀理財農銀順心·靈動365天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L份額)。截至11月14日,該產品的近一年年化收益率為3.43%。而江蘇銀行個人養老金中5年期定期存款產品的年利率為2%。
“很慶幸存款產品買在利率高點,目前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還可以,整體上是滿意的。”張妍說,她不考慮購買基金,因為基金產品的風險更高,而她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主要是為了抵扣個稅,其次是為了強制儲蓄,給自己存錢。
王雨鑫是在2022年個人養老金剛試點時,就在招商銀行開立了個人養老金賬戶,去年她考慮再三后開始入金,并購買了一只中郵理財的產品。今年10月,她購買了東方紅頤和積極養老五年(FOF)Y基金產品。
“從投資角度,主要是希望基金可以多賺點,理財作為打底。理財產品到期后,還是會繼續買。”王雨鑫透露,截至11月18日,她的理財產品持倉收益400.3元,該產品的近一年年化收益率3.99%,而基金產品的持倉收益-142.95元,持倉收益率-1.19%。
個人養老金理財收益如何?
個人養老金制度于2022年11月25日正式啟動試點,至今近三年時間。2024年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試點城市(地區)正式推開至全國。
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披露,2023年2月首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正式推出,首批產品共7只。兩年多來,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也不斷擴容,截至目前已更新至第九批,產品數量也增加至37只。
從發行機構來看,目前發行個人養老金理財的理財機構共6家,包括工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建信理財和貝萊德建信理財,產品數量分別為11只、9只、7只、6只、2只和2只。在37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中,混合類理財產品有6只,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有31只,占比約84%。
招商證券今年11月發布的研報指出,2025年三季度,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季度規模加權收益率0.77%,年初以來收益2.00%,波動低、回撤小,延續平穩特征。市場共有37只在售產品,總規模138.16億元,年內增幅達76.4%。
濟安金信養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閆化海今年10月在《保險理論與實踐》發表的文章顯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在37只運作的理財產品中,有26只理財產品的投資運作時間滿1年。運作滿1年(收益率計算區間為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的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3.71%,中位數為3.53%,最大值為6.29%,最小值為2.38%。
該文章還指出,從固定收益類產品和混合類產品角度看,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固定收益類產品中,運作滿1年的產品有22只,平均收益率為3.56%;運作滿2年的產品有16只,平均累計收益率為7.55%。混合類產品中,運作滿1年的產品有4只,平均收益率為4.54%;運作滿2年的產品有3只,平均累計收益率為7.31%。
據各銀行App披露的數據,截至11月17日,37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均在2%以上。在26只投資運作滿1年的產品中,8只理財產品近一年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其中中郵理財添頤·鴻元最短持有365天1號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工銀理財·智悅最短持有1800天固定收益類開放式理財產品近一年年化收益率均在5%以上,分別為5.84%、5.49%。
26只產品中,有7只理財產品近一年年化收益率低于3%,占比約27%。具體來看,包括建信理財“安鑫”(最低持有360天)按日開放固定收益類凈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工銀理財·鑫添益最短持有540天固收增強開放式理財產品、工銀理財·“鑫得利”量化策略聯動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2018年第4期)等。

如何選擇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
個人養老金可以投資的產品包括理財產品、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國債。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金融機構已陸續推出1214款個人養老金產品,包括466款儲蓄存款、37款理財產品、406款商業養老保險、305款公募基金。
為何理財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數量相對較少?閆化海對中新經緯指出,多數理財公司在2019年才成立,發展時間短,投資能力較弱,理財產品的估值方法也在持續改進中,客戶風險偏好低,監管部門相對更為謹慎。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目前針對個人養老金賬戶投資的養老理財數量仍然偏少,明顯少于公募基金,還難以完全滿足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投資需求。
在董希淼看來,應進一步支持理財公司創新適配養老理財投資的新產品和專屬產品,加快構建起具有不同形態、期限、風險特征的產品體系,讓投資者有更豐富的選擇,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多元化需求。對理財公司而言,養老市場的巨大需求和持續增長,也將帶來長期穩定的資金和客戶。
早在2021年8月,原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明確自當年9月15日起啟動試點,初期選取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四家機構,分別在武漢、成都、深圳、青島四地開展業務,后續該試點又歷經多次擴容。
2025年10月3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關于促進養老理財業務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指出,自通知印發之日起,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地區擴大至全國,試點期限三年。另外,統籌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和個人養老金理財業務。理財公司同時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和個人養老金理財業務的,該機構新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可以自動納入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
一位理財公司人士對中新經緯表示,雖然監管層面已經發文“全面開閘”,但理財子層面處于報送發行方案階段,得等到監管批準方案后,才能真正發行產品。
投資者應如何選擇個人養老金產品?董希淼表示,總體而言,居民應從自身養老需求出發,根據自身投資理財能力、風險偏好以及可投資資金等因素,做好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產品配置。養老基金和養老理財具有一定風險,但收益可能更高,居民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特定養老儲蓄受存款保險保護,國債由國家信用支撐,風險極低;養老保險應重在考察其保障水平。
“一般來說,距離退休時間比較近的居民,建議選擇更穩健的產品;距離退休時間比較遠的居民,可以適當選擇更多的基金和理財產品。此外,還應注意相關產品對投資年齡的要求。”董希淼說。
具體到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中新經緯注意到,目前各大銀行App在展示理財產品收益時,多展示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還有部分產品展示近一年年化收益率。
對此,閆化海表示,由于理財產品的成立時間不同,投資者在對比成立以來業績時,也要有可比時間段,否則沒意義,投資者可以選擇同類產品的近一年、二年的業績進行比較。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weiw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