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4日電 題:電信運營商應成為AI養老機器人產業的“賦能者”
作者 張小東 中國電信研究院戰略所一級分析師
近段時間以來,多部門聯合部署開展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結對攻關與場景應用試點工作,AI養老機器人產業正加速商用。電信運營商面對進軍AI養老機器人市場的戰略機遇,應清晰自身戰略定位,建議以AI機器人硬件設備托管平臺商、機構養老解決方案商和AI機器人增值運營商三重定位加快進入該市場。
進軍AI養老機器人產業正逢戰略機遇
當前AI養老機器人技術潛力挖掘效果顯著,養老機器人多模態感知能力顯著提升了護理、預警的精準度,AI陪伴機器人互動智能水平顯著提高。AI機器人通過人力替代、精準監測、生活賦能和前沿融合等四大技術路徑,正在從根本上重構養老服務供給體系。
目前AI養老機器人各個賽道的領先企業在核心技術突破、保持成本優勢、場景化產品設計和生態協同能力等方面各有所長。而電信運營商積極布局AI養老機器人市場,具有商業生態合作與多渠道覆蓋能力等優勢。
從產業發展階段與趨勢看,AI養老機器人服務端市場仍是藍海市場,值得電信運營商探索。AI養老機器人服務端市場規模未來五年內將保持高速增長,市場潛力巨大。根據多家機構預測,2025年我國AI養老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500億元,未來五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超過30%,其中服務端的增長潛力更大,毛利潤率水平也遠高于硬件端。同時,目前AI養老機器人產業鏈利潤呈現“上游壟斷+中游分化+下游增值”特征,在中游的細分場景和下游增值服務環節,市場仍處于眾多創新主體分散競爭的“百花齊放”格局,適合電信運營商進入。
從業務協同性看,AI養老機器人與現有業務的協同效應顯著,電信運營商可形成可靠的競爭壁壘。電信運營商具備智能設備托管運營基礎。在技術方面,依托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算法積累和在輔助診斷、疾病預測等方面的AI大模型部署經驗,可為養老機器人研發提供獨特技術基礎。在成本控制方面,通過與專業供應鏈公司合作,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通過直接遷移在物聯網等領域的“硬件+軟件+服務”的一體化整合經驗也可降低邊際服務成本。
從商業生態角度看,電信運營商可復用現有渠道和銷售體系,實現商業的快速布局。一方面,現有直銷渠道和政企合作體系能夠直接用于養老機器人產品的推廣和銷售。電信運營商在適老化改造項目、財政補貼申報等方面經驗豐富,能快速對接地方政策資源。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擁有“租賃+服務”“訂閱制”等輕資產模式的運營經驗和“5G+健康監測”增值服務創新經驗,有能力打造AI養老機器人增值服務體系。
找準電信運營商的精確定位
電信運營商進入AI養老機器人產業,既是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延伸,也是發揮其核心優勢、開拓市場的絕佳機會。在這一過程中,電信運營商應找準自身定位,成為AI機器人硬件設備托管平臺商、機構養老解決方案商和AI機器人增值應用運營商,從技術底座、產品矩陣和生態運營等層面進行全面布局。
一是發揮算網技術底座優勢,成為AI機器人硬件設備托管平臺商。一方面,依托5G-A技術為“AI+遙操作”模式護理機器人提供高精度導航和穩定鏈接,研發搭載5G通信模塊和內置遠程醫療對接接口的康復、陪伴機器人,實現“健康監測-遠程問診”聯動。另一方面,依托物聯網平臺優勢,實現機器人設備托管和健康數據安全治理,保障養老機器人采集的健康數據安全。
二是打造政企生態連接樞紐,成為機構養老解決方案商。由專業公司牽頭,制定智慧養老標準化方案,以省公司負責對接地方政府適老化改造項目,以上海電信與市民政局的合作為例,可將“3D光感知”產品與養老機器人結合,為居家養老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此外,與硬件廠商、服務機構與政府開展廣泛合作,融合關鍵技術和方案,為社區和養老機構等政企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三是打造成為AI機器人增值應用運營商。設計“機器人硬件+5G流量套餐+健康服務”捆綁銷售模式,全面探索挖掘機器人“共享”增值應用場景,如家庭教育輔導、居住環境巡檢等,以低門檻吸引周邊家庭用戶租賃不同類型的AI機器人。(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