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5日電 題:庫克解雇風波背后的美式治理困境
作者 楊子榮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公開發布“解雇”美聯儲理事莉薩·庫克的消息,迅速引發金融市場和經濟學界的廣泛關注。出于對美聯儲獨立性遭受侵蝕的擔憂,近600名經濟學家,聯名簽署公開信聲援庫克,表示“該做法不僅威脅中央銀行獨立性的基本原則,更動搖了公眾對美國最重要機構之一的信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按照美國法律規定,總統只能“因故”罷免美聯儲理事,但哪些情況屬于“因故解雇”,目前尚無明確界定。這為政治干預留下了模糊空間。
從歷史來看,雖然歷任美國總統對貨幣政策均有不同偏好,但大多避免公開評論美聯儲的具體決策,以尊重其獨立運作機制。然而,特朗普在首個任期內就多次公開批評時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加息政策,稱“美聯儲加息是一項‘荒謬’的政策”。在第二任期內,他進一步施壓貨幣政策,不僅多次公開對鮑威爾不及時降息進行批評,甚至揚言要解雇鮑威爾,打破了數十年來白宮與美聯儲之間的默契。
這一系列事件不僅反映出美國央行治理結構正面臨嚴峻挑戰,更可能成為考驗美聯儲獨立性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其象征意義和實際影響已遠超尋常的政治爭論。
本次事件的關鍵轉變在于,行政權力正試圖通過正式渠道,系統性地質疑和動搖美聯儲的人事獨立性與決策機制。特朗普所謂“解雇”庫克理事的行為,本質上是對美聯儲治理結構的三重制度基石發起的挑戰:固定任期制、解雇須有正當理由原則,以及多成員投票機制。這三者相輔相成,構成美聯儲獨立性的核心保障,尤其是人事獨立,更是貨幣政策不受政治左右的前提。一旦這些制度被突破,美聯儲的獨立性將名存實亡。
類似的歷史教訓是慘痛的。20世紀70年代初,尼克松政府為爭取連任,曾向時任美聯儲主席伯恩斯施壓,要求維持低利率環境。伯恩斯最終妥協,將通脹歸因于外部因素,延遲貨幣緊縮。這一決定被眾多經濟學家視為導致美國陷入十余年“滯脹”的重要原因之一。直至20世紀80年代初,時任美聯儲主席沃爾克以持續激進加息和經濟衰退為代價才遏制住通脹。
在目前的背景下,若美聯儲的獨立性遭到削弱,可能導致其過早或過大幅度地降息。短期來看,降息可能會提振美股甚至全球股市,但卻可能埋下通脹再次攀升的隱患。屆時為應對通脹反彈,美聯儲或將被迫更快、更猛地加息,反而觸發股市大幅回調,沖擊全球金融穩定。
美債市場同樣面臨不確定性。一旦美聯儲降息,短端的美債利率會下降,從而帶動長端利率下降。然而若市場對通脹預期和美聯儲信用產生疑慮,美債的可持續性將受到質疑,這有可能會抬高美債利率,加劇利率曲線的波動。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美元信用根基可能被動搖。若投資者因美聯儲喪失獨立性而拋售美元資產,不僅將削弱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也可能令美元匯率步入長期下行通道。
綜上所述,特朗普此次針對美聯儲理事的舉動,實則是美國央行治理結構面臨的一次嚴峻壓力測試。其結局不僅關乎美聯儲自身的信譽與效能,更將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與預期。(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