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11日電 題:數字黃金補齊傳統黃金市場痛點
作者 薛洪言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
近日,世界黃金協會聯合相關機構發布了名為“下一代黃金市場愿景”的白皮書,并計劃推出名為“集合黃金權益”(Pooled Gold Interests,簡稱PGI)的新型“數字黃金”。數字黃金試點預計在2026年初于倫敦啟動。這種“數字黃金”與實物黃金、黃金ETF(交易型開放式黃金基金)有何區別?對黃金投資市場有何影響?
根據白皮書,PGI是一種以實物黃金為支撐的數字化權益憑證。與倫敦金銀市場傳統交易中必須整塊交割的400盎司(約12.4公斤)“合格交付金條”不同,PGI允許投資者持有低至千分之一盎司的黃金份額,相當于將一根標準金條拆分為40萬個可交易單位。
可以看出,數字黃金的推出旨在解決傳統黃金市場的多重痛點,包括流動性受限(如400盎司標準金條難以分割交易)、交易對手風險(非分配式黃金模式下投資者為托管機構無擔保債權人,面臨機構破產清算風險)、抵押難題(傳統分配式黃金交割復雜,非分配式黃金在法律上不被認可為合格抵押品),以及透明度與溯源不足等核心問題。通過數字化表征(如低至千分之一盎司的可拆分權益)和區塊鏈技術,數字黃金不僅能夠實現交易靈活性的提升,更通過法律架構設計賦予投資者權益“抗破產性”——即使托管機構破產,錨定的實物黃金也不會被清算。
與國內投資者所熟悉的黃金ETF相比,二者的實質性區別體現在多個維度:所有權形式上,數字黃金代表對倫敦合格交割金庫中實物黃金的直接按份所有權,而黃金ETF是跟蹤金價的基金份額,投資者持有證券權益而非實物所有權;實物兌換方面,數字黃金支持兌換為黃金實物,國內黃金ETF僅限授權參與商在一級市場進行實物申贖,二級市場普通投資者無法直接兌換實物,只能通過賣出份額變現。核心功能更存在本質差異——數字黃金側重激活黃金的抵押品屬性(如用于回購、借貸等金融場景),連接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而黃金ETF僅作為便捷的二級市場交易工具,不具備拓展性金融功能。
從投資者適配性來看,數字黃金既適合小額投資者通過碎片化單位參與,也滿足機構對高效結算、抵押品管理的需求(如納入銀行資產負債表以符合巴塞爾協議流動性要求)。而從對黃金市場價格的影響來看,短期內數字黃金因其試點規模相對全球市場規模較小,對市場的直接沖擊或有限;但長期來看,通過激活抵押品屬性和在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的應用,數字黃金可能催生黃金衍生品創新,推動其從“被動價值儲存”向“活躍金融工具”轉型,進而影響定價機制和市場需求結構,吸引增量資金流入。
整體來看,黃金憑借5000年人類社會共識和央行儲備需求,本就具有很強的避險屬性和儲備資產特性,而數字黃金將核心價值錨定實物黃金的稀缺性與穩定性,有望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激活黃金的金融屬性。這一變革可能對解決傳統黃金市場的流動性、風險、抵押和溯源等痛點有所助益,更在數字化時代為黃金注入了新活力。(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