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App整合: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深耕”
本報記者 彭 妍
9月28日,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已啟動信用卡官方客戶端“繽紛生活”App的服務遷移工作。該App全部功能將逐步遷移至“中國銀行”App;遷移完成后,“繽紛生活”App將停止下載注冊,并逐步關停服務,具體時間后續將以公告形式公布。
此前,關停信用卡App的主體多以城商行、股份制銀行為主,隨著行業趨勢變化,國有大行也開始跟進這一調整。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銀行關停“繽紛生活”App是國有大行首次大規模整合旗下信用卡App,具有風向標意義。鑒于目前信用卡貸款余額占總貸款的比例普遍下降,其他國有大行不排除跟進整合。
多家銀行關停信用卡App
記者了解到,除中國銀行外,已有多家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進行了類似操作。例如,今年元旦前夕,“渤海銀行信用卡”App停止服務,功能遷移至“渤海銀行”App的信用卡板塊;北京農商銀行此前發布公告稱,計劃于今年3月31日將旗下信用卡App“鳳凰信用卡”的業務功能遷移至“北京農商銀行手機銀行”App,屆時原App將無法訪問;此外,上海農商銀行、四川農商聯合銀行等多家銀行的信用卡App,也已先后完成關停與功能遷移。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高政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多家銀行關停旗下信用卡App,是成本效益失衡、監管引導、用戶行為變遷等因素共同驅動的結果:一是響應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清理低效App的相關要求,加速合規出清;二是存量競爭下,獨立App高成本與低活躍度矛盾凸顯,行業從“規模導向”轉向“效率優先”;三是用戶偏好“一站式”服務,信用卡App打開率低,需求匹配性不高。
數字化轉型進入新階段
銀行對信用卡App的關停與整合,并非短期突發的業務調整,而是一場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持續深化的行業變革,已然成為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從“規模”轉向“質量”的重要標志。
回溯這一進程,2017年,部分股份制銀行已率先啟動渠道優化,對信用卡App展開初步整合。2024年,這一進程迎來顯著提速:當年9月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銀行業保險業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金融機構對用戶活躍度低、體驗差、功能冗余、存在安全合規風險隱患的移動應用及時優化整合或終止運營。據不完全統計,僅2024年就有十余家銀行關停了旗下信用卡App,覆蓋股份制銀行與中小銀行等多個類型。
進入2025年,以中國銀行啟動“繽紛生活”App遷移為代表,行業整合正式從“中小銀行主導”邁入“全行業共識”的新階段。
高政揚表示,這一變化折射出銀行已告別過往“廣撒網”式的多App擴張模式,未來將聚焦核心平臺的功能整合與體驗升級,逐步進入“精準化生態聚合”的發展階段。
高政揚進一步表示,從影響來看,對銀行而言,其主App用戶黏性更高,遷移信用卡功能不僅能增加交叉銷售機會、集中資源強化手機銀行競爭力,還可借助用戶全景畫像構建金融生態閉環,最終實現降本增效;對行業而言,此舉將加速淘汰同質化服務,倒逼機構從“數量競爭”轉向“服務質量競爭”。
針對App整合后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婁飛鵬提出四方面建議:一是優化移動生態。集中資源升級主App,整合信用卡功能實現“一站式”服務,強化客戶分層與個性化服務,提升用戶活躍度。二是強化數字能力。推進IT(信息技術)架構分布式轉型,引入AI(人工智能)、大數據,實現智能服務與自動化風控。三是探索多元服務。主App拓展財富管理等增值服務,結合“金融+生活”場景增強客戶黏性。四是筑牢合規安全防線。保障數據遷移的安全性與合規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