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26日電 題:中國無人駕駛加速出海,如何真正“走進去”?
作者 盤和林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
近日,蘿卜快跑正式宣布與瑞士公共交通運營商達成戰略合作,將在瑞士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AmiGo”。而這只是中國無人駕駛企業出海的一個縮影。百度、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多家中國無人駕駛科技企業也在全球多個城市開展了無人駕駛的研發、測試及運營。
近年來,海外市場在政策方面展現出很強的包容性。例如,2021年,德國再次修訂《道路交通法》,通過《自動駕駛法》,允許車輛在特定應用場景下使用自動駕駛功能。政策環境優化顯著降低了中國企業的進入門檻。瑞士郵政巴士與蘿卜快跑的合作,正是歐洲對創新技術持開放態度的縮影。此外,海外競爭對手雖然強大,但由于人工成本高昂,無人、安全、高效出行的需求也較為迫切,市場遠未飽和。這片“新藍海”因而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無人駕駛企業揚帆遠航。
從全球布局來看,歐洲、北美及中東成為中國無人駕駛企業“出海第一站”的重要選擇。原因無非是兩個關鍵指標:統一性與友好度。例如,美國擁有廣袤的平原、高度標準化的道路系統,這為自動駕駛提供了天然溫床。加之政策支持與技術積淀,美國已成為全球自動駕駛的“孵化中心”。對中國企業而言,這里挑戰雖大,但機遇更大。這里的用戶對自動駕駛接受度也較高,且市場規模足以支撐企業的長期投入。歐洲市場雖因文化多元而略顯復雜,但其對環保與創新的推崇,使之成為無人駕駛技術落地的理想之地。此外,歐盟委員會計劃到2030年實現自動駕駛技術大規模應用,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政策東風。
與Waymo等海外巨頭相比,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非僅在于算法,更在于供應鏈韌性與成本控制能力。十多年前,激光雷達售價高達數萬美元,如今中國企業已將其成本壓縮至千元人民幣級別。以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為代表的供應商,通過規模化生產與技術創新,實現了核心元件價格的“斷崖式下降”。這使得中國無人駕駛出租車的硬件成本顯著低于海外對手,未來終端打車費用有望降低30%以上。
中國復雜的城市路況,也成為算法的“淬煉場”,讓中國企業實現從“實驗室”到“街頭”的快速迭代,積累了豐富的商業化經驗。文遠知行在廣州的運營數據顯示,其自動駕駛系統在處理人車混行、突發加塞等場景時,決策效率較初期大幅提升。這種“實戰經驗”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擴張的底氣。
“水土不服”是眾多企業進軍海外市場時會遭遇的常見問題,自動駕駛亦不例外。如何讓算法適應瑞士的雪山彎道、德國的無限速高速?答案在于數據積累與文化適配。自動駕駛的本質是“場景學習”。在瑞士,系統需識別雪地反光與山區盲區;在日本,則要理解狹窄巷道中的行人禮儀。蘿卜快跑與郵政巴士的合作,正是通過早期試運營收集本地數據,迭代模型。在歐洲,嚴格的勞工法規可能要求自動駕駛服務配備安全員。此外,用戶習慣也需考量。如德國人重視效率,日本人注重隱私。這些“軟性因素”同樣是本土化的關鍵。
展望未來,中國無人駕駛企業的出海之路,既是技術輸出的過程,更是融入全球智慧交通生態的探索。隨著更多海外項目的落地,中國企業不僅要在技術上持續突破,更要在合規運營、用戶體驗、社會溝通等方面實現全方位本土化。只有真正理解并融入每一片海域的“氣候與洋流”,中國自動駕駛的航船才能行穩致遠,在全球智慧出行的浪潮中,駛向更廣闊的未來。(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