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30日電 題:資本市場如何實現“結構性長牛”?
作者 滕泰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

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對外發布。《建議》指出,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將進入從“總量擴張”到“質量躍升”的關鍵階段,而資本市場正是這一跨越的關鍵變量。筆者認為,“十五五”期間的經濟發展的總量目標和高質量發展指標,資本市場應該發揮五大重要作用。
第一,資本市場要在科技強國、建立健全現代化產業體系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讓“科技牛”成為產業升級的連接器。以美國為例,其AI產業并非依靠信貸驅動,而是由資本市場融資推動。如果沒有英偉達、微軟、谷歌、亞馬遜的萬億美元市值,就不會有今日的算力革命。中國要實現“科技強國”目標,需依托資本市場支持AI、芯片、量子科技、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第二,資本市場要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十五五”期間,資本市場必將成為中國居民重要的財富蓄水池。過往,房地產長期承載中國家庭財富,但當前已不再是主要資產載體。未來若實現長期慢牛行情,中等收入群體有望擴容,居民財產性收入將顯著提高。
第三,資本市場在要素市場化方面要發揮重要作用,資本市場的持續繁榮將成為提升民間投資意愿的重要力量。托賓Q理論表明,當企業市值高于重建成本時,新增投資意愿顯著上升。過去幾年股市處于調整期,Q值偏低,民間投資乏力;而隨著股市走強,企業投資能力與信心將同步恢復。
第四,資本市場要對建設統一大市場,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發揮積極作用。同時,股市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將直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若2030年A股總市值從當前的100萬億元增長到200萬億元,每年新增消費規模將可達數萬億元,為擴大內需注入強勁動力。
第五,“十五五”期間提升居民社保水平,改善民生,提升民生福祉,也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要使農村老人的每月基本養老金金額上臺階,不能只靠一般財政預算支出的增長,更多要靠社保基金在資本市場有更好的投資回報或更大比例的國有股權劃轉社保基金。
展望“十五五”,資本市場不僅是融資平臺,更將成為提振消費、激發投資、推動創新、積累財富和完善社保的核心力量。而一個健康、長期的資本市場牛市,正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
任何國家的資本市場牛市,都離不開堅實的經濟與貨幣基礎。
從貨幣條件看,中國當前正處于“低利率+寬流動性”周期。央行于10月15日發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9月末狹義貨幣(M1)余額同比增長7.2%。M1拐點往往領先股市,若其增速超過8%,往往意味著股市和消費即將復蘇。
同時,降息空間依然充足。利率每下降1個百分點,家庭可減少8000億元利息支出,企業可減少1.5萬億元利息支出,政府則可減少上萬億元利息支出。這能釋放有效購買力。
未來,中國或將進入“超低利率+超寬貨幣流動性”的政策組合階段,這也將為資本市場持續上漲提供堅實的支撐。
筆者認為,支撐長期牛市的另一關鍵在于增長成果能否轉化為投資者回報。過去依賴信貸擴張的房地產和基建模式需要被改變,新的增長引擎必須是“科技×資本”的乘數效應。
科技革命將為中國資本市場提供長期支撐。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高端制造、生命科學等新興產業的崛起,使資本市場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樞紐。AI產業的資本開支預計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速,這種由資本驅動的科技擴張,將為牛市注入內生動力。
展望2030年,中國GDP預計將達到170萬億元。若股市市值占比從當前的80%提升至140%-200%(國際平均水平),總市值將達到200萬億-300萬億元。這一增長不應依賴融資擴張,而應由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和市場估值優化驅動。
“十五五”時期,資本市場應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樞力量。通過法治完善與制度創新,推動形成“長牛”“慢牛”“健康牛”的新格局,讓資本市場真正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關鍵基石。(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袁媛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