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1月3日電 (魏薇 孫倩)3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發布公告,暫停受理部分積存金業務,主要涉及主動積存、新增定期積存、提取實物等環節。
業內人士認為,銀行暫停上述業務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黃金稅收新政落地后的合規調整,另一方面提醒投資者合理控制持倉規模和倉位,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加強投資風險防范。
有銀行暫停部分積存金業務
工商銀行3日上午公告稱,受宏觀政策影響,根據該行風險管理要求,自2025年11月3日起,工商銀行暫停受理如意金積存業務的開戶、主動積存、新增定期積存計劃以及提取實物的申請,存量客戶處于有效期內的定期積存計劃的執行以及辦理贖回、銷戶不受影響。

建設銀行也公告稱,受市場波動影響,結合風險審慎管理要求,自2025年11月3日(含)起,該行暫停受理易存金業務實時買入、新增定投買入、實物金兌換等申請,存量客戶易存金定投計劃的執行、贖回以及銷戶不受影響;暫停個人黃金積存兌換實物貴金屬、賬戶黃金兌換實物貴金屬等申請,其他個人黃金積存業務不受影響。

對于暫停易存金等業務的原因,中新經緯以投資者身份咨詢建設銀行在線客服,工作人員回復稱,目前該行正在對貴金屬產品進行系統性的優化與升級,旨在未來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更符合市場需求的黃金產品與服務體驗。
興業銀行同日發布的《關于暫緩積存金兌換(提取)實物金業務的對客提示》稱,根據2025年11月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為有效保障投資者權益,優化實物金供應與配送,該行現需對積存金等業務部分服務進行改造。
上述提示稱,從2025年11月3日開始暫緩受理積存金兌換(提取)實物金、添利金條產品購買及兌換(提取)實物金申請,相關服務待調整完成后恢復,具體時間及規則將另行公告。積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購買與贖回交易、添利金條贖回不受影響。
專家:黃金稅收新政落地后的合規調整
銀行為何突然暫停部分積存金業務?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研究總監李鋼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暫停的核心原因在于黃金稅收新政落地后的合規調整。
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11月1日發布關于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公告自當天起實施,執行至2027年12月31日。公告提到,會員單位或客戶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稱交易所)交易標準黃金,賣出方會員單位或客戶銷售標準黃金時,免征增值稅。未發生實物交割出庫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稅;發生實物交割出庫的,按照相關規定適用增值稅政策。
李鋼指出,上述新規提出“用途分流、平臺管控、全鏈追溯”的稅收治理體系,要求明確區分投資性與非投資性黃金,并對實物出庫、交割、發票開具等環節進行嚴格管理。
“銀行的積存金業務兼具儲蓄和投資屬性,一旦客戶提取實物金條,就涉及出庫環節的稅務認定。由于目前尚未完全明確積存金提金、回購環節的稅務口徑及發票處理方式,銀行為了合規或選擇暫時暫停新增交易及實物兌換,待執行細則清晰后再恢復。”李鋼說。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中新經緯表示,多家銀行暫停部分積存金業務,可能是基于宏觀政策變化和銀行風險管理需要。一方面,新規發布后銀行可能需要對業務、系統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稅務政策變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近期受全球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影響,國際黃金價格出現大幅度波動,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明顯增加。銀行通過暫停部分業務,提醒投資者合理控制持倉規模和倉位,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加強投資風險防范。
此外,董希淼還提到,部分銀行曾多次暫停過貴金屬業務,但暫停時間不長。一般而言,已經開戶的投資者正常交易不受影響。
在李鋼看來,存量積存金持有人賬戶內黃金權益仍然有效,暫停主要影響新增買入與實物提取功能。
11月3日晚間,工行公告稱,現已恢復受理如意金積存業務的開戶、主動積存、新增定期積存計劃以及提取實物的申請。“您可通過該行營業網點、中國工商銀行APP等渠道辦理各類如意金積存業務。同時,建議您關注黃金市場波動,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守護自身資產安全。”
“從投資角度看,這次暫停反映出監管正推動黃金投資從實物化向金融化轉型。未來,黃金ETF、上海金交所標準金、銀行間標準金條等產品的地位將上升,這些產品稅務鏈條清晰、流動性高、風險更可控。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購買黃金飾品、以舊換新或回收時應保存正規發票與交易憑證,否則在稅務審核或回購定價中可能出現折價。”李鋼說。
李鋼指出,新政和銀行暫停部分積存金業務本質上標志著黃金市場由粗放流通向規范金融化轉型。短期內或帶來價格波動與渠道收緊,但中長期看有助于黃金市場的透明化、集中化和價格發現機制完善,推動國內黃金投資回歸長期配置邏輯,而非短期炒作。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weiw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