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1月4日電 題:新規護航,A股“散戶保衛戰”能否破局?
作者 武澤偉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
近日,中國證監會在一周內連續發布兩項重要法規,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10月28日,《關于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保護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正式出臺,該文件圍繞八大方面提出了二十三項具體措施,全面覆蓋發行上市、公平交易、機構責任、違法打擊、糾紛化解、保護機構職能、退市保護及法治保障等關鍵環節,著力解決中小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問題。緊隨其后,證監會于10月31日發布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指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業績比較基準指引》”)。這份指引共六章二十一條,旨在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表征、約束和評價作用,規范其選取與使用,從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若干意見》作為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領域的綜合性政策文件,涵蓋了從發行上市到退市、從交易公平到糾紛解決的全程保護,展現了頂層設計的系統性;同步推出的《業績比較基準指引》則從基金業績基準這一技術細節入手,致力于解決基金風格漂移等長期存在的難題。兩者結合清晰傳遞出監管正從問題根源入手,通過制度完善重塑市場生態的堅定意圖。這些舉措與中國資本市場中長期機構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相契合,其持續性不會因短期市場波動而改變。
具體而言,《業績比較基準指引》通過強制要求業績基準體現基金核心要素和投資風格,且一經選定不得隨意變更,確實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了穿透式理解基金本質的有效工具。新規要求基金管理人建立全流程內部控制機制,并將業績基準規范用于薪酬考核和基金銷售環節。這使投資者能通過對比基金實際業績與基準的一致性,有效識別投資風格偏離或名不副實的產品。對基金公司而言,新規直接提高了產品管理的合規成本,促使它們提升投研能力與風控水平,未來依靠模糊表述吸引投資者的做法將難以為繼,行業可能迎來新一輪產品梳理與整合。
然而,普通投資者要真正相信“保護”落到了實處,需要觀察到三方面可見變化:一是切實看到違法違規行為得到及時懲處,且投資者能通過集體訴訟等機制獲得實質性賠償,感受到維權渠道的暢通與有效;二是市場交易環境的公平性顯著提升,程序化交易等對散戶的不公平的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使中小投資者相信自己能在公平環境中進行投資決策;三是觀察到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行為的持續規范,例如基金業績基準承諾與實際投資高度一致,上市公司回購與分紅更具可持續性,從而逐步恢復對市場機構的信任。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這一系列制度變革將對A股市場特征產生深遠影響。隨著投資者保護機制強化與基金行業行為規范,市場投機性將有望減弱,中長期資金入市渠道更為暢通,有助于降低市場波動性。展望未來一至兩年,市場生態將呈現兩大變化:一是投資者結構進一步向機構主導轉變,散戶通過專業機構間接投資成為趨勢,推動投資行為更趨理性;二是市場動能從資金驅動轉向盈利驅動,隨著盈利周期復蘇與科技產業引領,市場有望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這一系列改革并非階段性安撫,而是資本市場從根基處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