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多家銀行贖回優先股
本報記者 彭 妍
11月6日,寧波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旗下優先股“寧行優02”于11月7日起終止交易,且已完成該優先股的全額贖回。事實上,今年以來銀行優先股贖回密集落地,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及地方城商行等各類機構相繼推出贖回計劃。
受訪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多家銀行集中贖回優先股的核心動因來自融資成本優化與市場環境變化的共同作用。
根據寧波銀行相關公告,“寧行優02”發行于2018年11月份,總規模為100億元,對應1億股優先股(每股面值100元);本次贖回價格定為104.5元/股,其中包含100元票面金額與4.5元當期未發放股息,且贖回資金已于11月7日足額支付至優先股股東賬戶。該行在公告中明確表示,此次贖回旨在“進一步優化公司財務結構,降低財務成本”,相關方案已通過董事會審議,并獲得寧波金融監管局審核同意。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推出優先股贖回計劃,呈現“密集化、大規模”特征。例如,中國銀行3月份完成全部境外優先股贖回;興業銀行于7月份完成560億元三期優先股全額贖回,成為年內最大規模單筆贖回;工商銀行9月份贖回29億美元境外優先股。此外,上海銀行、杭州銀行、長沙銀行等城商行相繼公告,擬于12月份分別贖回200億元、100億元、60億元規模的優先股。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多家銀行集中贖回優先股,緣于多方面原因:其一,今年商業銀行贖回的優先股,發行時票面股息率處于較高區間,在當前的利率環境下,商業銀行通過贖回這些優先股并以當前市場利率更低的資本工具進行替代,可以顯著降低資本成本。其二,商業銀行積極運用多種資本工具優化資本結構,減少對優先股的依賴。對于商業銀行來說,贖回優先股能夠在降低財務成本的同時,向市場傳遞出銀行資金充裕并積極優化資本結構的信號。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行使優先股贖回權將會對銀行的資本管理與流動性安排產生雙重作用:從短期來看,贖回所需的大額現金支出可能給銀行流動性帶來一定壓力;但從長期視角出發,利息支出的減少將有效推動銀行資產負債表優化,并帶動資本回報水平提升。
薛洪言認為,對于贖回優先股,不同類型銀行采取了差異化策略:大型國有銀行傾向于推行“贖回與新發同步”的組合操作,以此確保資本充足率水平穩定;股份制銀行更注重資金期限的匹配管理,部分贖回釋放的資金被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地方城商行則大多選擇在全額贖回優先股后,暫不發行新的資本工具,轉而依靠內源性利潤積累來補充資本。此外,各家銀行普遍加強了與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通過提前規劃資本補充節奏,避免資本充足率出現大幅波動。
薛洪言表示,面對持續收窄的凈息差與加大的盈利壓力,銀行通過贖回高息優先股并置換低成本資本工具,能夠有效減輕利息負擔,提升資本使用效率。同時,監管審批效率的提高與機構投資者對新型資本工具接受度的增強,也為銀行的贖回置換操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薛洪言表示,未來銀行資本工具發展將呈現三大發展趨勢:一是工具結構持續優化,永續債與二級資本債將繼續保持主流地位,優先股規模占比逐步下降;二是創新品種加速涌現,轉股型資本債、綠色資本債等將不斷豐富市場選擇,滿足多元化融資需求;三是資本管理更趨精細化,銀行將著力構建“內源性積累為主、外源性補充為輔”的資本管理機制,通過提高利潤留存比例、優化資產風險結構等措施,增強資本內生能力。
楊海平預計,未來市場化的資本補充工具會進一步豐富,以支持高信用資質銀行通過市場化發行資本工具優化資本管理;地方政府專項債資金補充中小銀行資本的政策還將發揮更大的作用;資本工具發行將引入更加靈活的條款,以支持利息和股息的靈活調整。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