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糾偏”:473只產品本月下調業績比較基準 部分產品調整幅度超過“百點”
銀行理財市場迎來新一輪調整浪潮。
近期,中銀理財、建信理財、浦銀理財等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發布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調公告,部分產品基準下限跌破2%,部分產品調整幅度超過100個基點。為了避免投資人到期贖回,不少銀行理財產品相繼下調管理費,有些甚至降至零。
多家銀行理財公司下調業績比較基準
3月24日,天津銀行發布《關于“金色人生—三年開放凈值型5期”理財產品調整部分產品要素的公告》,該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從之前的4.3%—5%(年化)調整到2.75%—3.5%(年化),下調超過100個基點。
3月24日,建信理財發布公告稱,自去年以來,央行下調部分政策利率,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無風險收益出現下行,債券類資產收益降低,基于當前市場環境變化,建信理財“嘉鑫”(13個月)定期開放固收類凈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第2期的業績比較基準由2.3%—3.6%下調至1.0%—3.0%,這意味著,該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上限下調60個基點,下限下調130個基點,調整幅度明顯。
此外,3月19日,浦銀理財發布的《浦銀理財季季鑫定開6號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及浮動管理費計提基準調整公告》顯示,將于3月27日起對產品進行業績比較基準的調整,其中,有四類份額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由2.1%—2.7%下調至1.85%—2.45%,下降了25個基點。
3月13日,中銀理財密集發布十多條公告,調整旗下不同持有期的固收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其中,自3月20日起,調整中銀理財—悅享天添2號的業績比較基準,從2.00%—3.00%(年化)調整為1.20%—2.20%(年化);自6月11日起,調整中銀理財—悅享(90天持有期)的業績比較基準,從2.00%—3.20%調整為1.50%—2.50%。
此外還有杭銀理財、光大理財、日照銀行、華夏理財、深圳農商行、衡水銀行、廣東南粵銀行、九江銀行、中郵理財也在近期先后發布了業績調整公告。根據同花順統計3月以來,已經有473條銀行理財調整業績比較基準的公告,下調成為主旋律。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近期銀行理財下調業績比較基準,最主要是因為受整體利率的影響,所有的收益標準都在下調,其中尤其是像貨基類這種占絕對比例的理財產品,其收益在下調,所以整體收益標準是一定會隨這個“重心”而下降的。
銀行理財產品下調業績比較基準,不僅是對市場環境變化的積極應對,也是對監管部門要求的回應。
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表示,近期銀行下調業績比較基準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自去年以來,央行下調了政策利率,導致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無風險收益率出現下行,市場利率的降低直接影響了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收益率;第二,監管部門要求進一步提高理財產品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水平,理財機構需更加客觀地反映產品預期收益,禁止平滑估值、自行構建估值模型,避免過高設定業績比較基準誤導投資者;第三,銀行理財的底層資產主要是債券,債券市場行情對產品業績影響較大,近期債市經歷了一輪較大幅度的調整,比較基準和實際收益偏差太大,銀行下調業績預期符合未來的市場趨勢。
銀行理財產品紛紛降費讓利
由于下調業績比較基準,銀行理財產品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為了穩定投資者信心和產品規模,銀行理財機構不得不良性競爭起來,通過降低管理費、銷售手續費等方式來讓利給投資人。
如中銀理財在3月21日發布公告稱,將于2025年3月27日至6月27日對“中銀理財—ESG優享穩健直通車封閉式2025年08期”產品費率進行優惠,產品銷售服務費率由0.30%(年化)下調至0.15%(年化)。
更有部分理財產品費率降至0。3月24日,渤銀理財發布公告宣布,為回饋投資者,決定從3月27日起,將理財有術系列的固收類理財產品的固定管理費率從0.6%降為0。
對于業績基準下調,華南一家私募的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理財產品的業績基準只是相關產品未來預期業績回報,并不代表實際收益,也確實存在一定的噱頭。投資人在選產品的時候,不僅要看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也要看產品具體投向以及底層資產。通常來說,權益產品或者類權益產品的偏差大,固收類相對較小。但是近年來,由于債券、存款利率不斷下調,投資其中的銀行理財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難,凈值大幅偏離業績比較基準的情況常常出現,這就導致了銀行理財需要矯正比較基準。
王蓬博也表示,在市場收益普遍下降的情況下,通過下調業績比較基準,讓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收益有更合理的預期,避免因過高的期望而產生不必要的投資決策失誤。
王蓬博判斷,預期業績比較基準還會繼續下降,因為整體利率水平處于下降階段。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不應過度關注業績比較基準,而應參考產品過往的實際業績表現和投資策略,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預期進行理性選擇。
在銀行理財業績不斷下滑的背景下,投資者可以考慮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通過配置不同的基金產品進行替代。第一,短債基金。它的收益水平介于貨幣基金和中長債基金之間,具有凈值波動低、回撤小、收益較為穩定的特點,適合穩健型的投資者。第二,同業存單指數基金。作為投資于同業存單(比例不低于基金資產的80%)跟蹤同業存單指數的指數型基金,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具備低風險、高流動性,收益率優于定期存款的特點,適合保守型的投資者。第三,固收+基金。此類產品在固定收益的基礎上,通過加配權益類資產提升收益彈性,適合風險偏好適中、追求資產長期增值的投資者。
王蓬博同時提醒道:“預期收益越高的話,相應的風險也會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