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理財規?s水超8000億,4月有望大幅回升
作者:陳君君
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銀行理財市場經歷了規模的顯著調整。
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季度報告》(下稱《報告》),截至3月末,理財市場規模整體縮水,存續規模較2024年末減少約8100億元。
然而,進入4月以來,市場出現回暖跡象,理財規模重新恢復增長態勢。與此同時,隨著商業銀行存款利率的下調以及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回升,投資者“存款搬家”現象越發明顯,為理財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量資金。
業內人士稱,一季度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回落主要受到季末回表因素以及債市調整的雙重影響,展望未來,市場對銀行理財未來規模的回升仍持樂觀態度,多家機構預測全年有望實現穩健增長。
一季度規模回落超8000億元
《報告》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理財市場規模整體呈現縮水態勢。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場存續的理財產品數量為4.06萬只,相較于2024年末增長了300只;存續規模為29.14萬億元,整體規模卻減少了約8100億元。
“主要原因是受到季末回表因素的影響。”根據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團隊測算,銀行理財3月規模減少了1.1萬億元,環比下降了3.68%,其中,現金理財規模下降3346億元,純固收產品規模下降4504億元,含權的固收+產品規模下降3004億元。
受訪人士認為,理財規模一季度下滑顯著受到多方因素影響,季末理財回表起到了重要作用外,債市調整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中金公司分析師王子瑜指出,在匯率壓力下,一季度央行流動性偏緊,同時債市在去年末搶跑的背景下也迎來調整壓力,理財產品凈值表現承壓。
今年一季度,債券市場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波動態勢。作為理財產品的重要基礎資產,其市場表現直接拖累理財產品的收益表現。根據普益標準的統計數據,截至一季度末,理財公司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含現金管理類產品)的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為2.24%,環比再度下跌1.1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到期的開放式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平均兌付收益率(年化)為2.73%,較上個月下降0.21個百分點,且低于平均業績比較基準0.22個百分點。
在債市出現波動的背景下,股市表現卻相對較好,由此引發“股債蹺蹺板”效應,導致部分理財資金流出!白2月份以來,中國科技領域的突破推動了股票市場的活躍,階段性風險偏好快速上升,并形成了較強的賺錢效應。”王子瑜指出,在此背景下,部分投資者選擇贖回現金類理財產品,并將資金轉移到股市。
存款利率下行催生“搬家潮”
展望銀行理財未來規模趨勢,業內人士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進入4月以來,銀行理財市場已經顯現出回暖的跡象。”王子瑜指出,從4月初到目前為止,理財規模的增長表現已經超過了2022年和2023年同期水平。
明明指出,結合往年3月至4月的發展規律,預計4月份理財規模將出現顯著增長,且增長幅度大概率會超過3月因季末因素導致的回落額度。
從市場機構的測算數據來看,銀行理財規模進入4月份后,規模又重新實現了增長。中金公司測算的結果顯示,在4月份的第三周(4月14日至20日),理財規;謴驮鲩L態勢,較前一周上升了約3200億元。
另據國信證券分析師孔祥團隊預計,4月份理財市場規模有望增長約0.8萬億元至1.2萬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在全社會利率整體下行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不斷下行,從整體趨勢來看,為理財市場帶來“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
記者注意到,進入4月,多家股份制銀行和地方中小銀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下調幅度各有不同。調整后,不少定期存款的利率已經降至2%以下。
“商業銀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的同時,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卻有所回升,兩者之間的收益差吸引投資者‘存款搬家’!比A東一位理財公司人士對記者指出,在市場波動頻繁的背景下,投資者往往更傾向于選擇低風險的金融產品。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的銀行理財產品,因其收益相對穩定且通常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受到眾多投資者的青睞。這種趨勢也為金融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量資金。
明明指出,理財產品的性價比優勢依然顯著,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2.5萬億元。其中,“固收+”產品有望成為各大理財子公司發行的重點產品。王子瑜也預計,銀行理財在全年有望實現7%到9%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