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5月12日電 (王玉玲)近期,多家血液制品企業披露2024年年報及一季報。
從財報來看,血液制品企業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盈利情況、外延并購情況如何?
營業收入呈現分化
Wind數據顯示,萬得血液制品指數中,市值破百億的血制品企業共有五家,分別為上海萊士、天壇生物、華蘭生物、派林生物與博雅生物。
2024年年報顯示,上海萊士、天壇生物、派林生物三家企業營業收入與凈利潤雙增,其中天壇生物與派林生物實現雙位數增長。此外,博雅生物營業收入出現負增長,凈利潤增長。
對于凈利潤增長,博雅生物稱2023年計提商譽減值與其他資產減值準備導致去年同期基數較低。
從產品來看,博雅生物劃分為血液制品業務、生化類用藥業務、藥品經銷業務、糖尿病用藥業務以及其他,除了血液制品業務外,其他產品板塊分別同比下降37.34%、99.73%、100.0%和14.86%。
中新經緯注意到,博雅生物在2024年將糖尿病用藥業務完全剝離,2023年同期該板塊收入為0.97億元。
華蘭生物在2024年報告期出現營業收入與凈利潤雙降。營業收入為43.79億元,同比減少18.02%;歸母凈利潤10.88億元,同比減少26.57%。
華蘭生物將產品劃分為血液制品、疫苗制品與其他三大板塊,年報顯示,華蘭生物血液制品板塊營業收入為32.46億元,同比增長10.91%,其他板塊營業收入為0.16億元,同比增長50.09%。
上述幾家企業2025年一季度也出現營收與凈利分化。華蘭生物一季度營收與凈利雙增,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8.68億元,同比增長10.2%,實現歸母凈利潤3.13億元,同比增長19.62%。
博雅生物、天壇生物一季度營業收入增長,但凈利潤下降。博雅生物同期實現營業收入5.36億元,同比增長19.49%,實現歸母凈利潤1.39億元,同比減少8.25%。天壇生物同期實現營業收入13.18億元,同比增長7.84%,實現歸母凈利潤2.44億元,同比減少22.9%。
而上海萊士與派林生物出現營業收入與凈利潤雙降。對于一季度業績表現,上海萊士在4月披露的投資者問答表中表示,2024年一季度包含了處置萬豐奧威股票產生的一次性投資收益1.79億元。
此外,上海萊士稱,存貨規模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醫保政策以及市場變化等因素導致人血白蛋白銷售放緩,及進口白蛋白儲備量增加。
收購兼并動作不斷
中國自2001年起不再批準新的血制品生產企業。而血制品企業需要的血液來源主要是通過單采血漿站獲取,且血漿與血制品企業之間存在“一對一”的供漿關系。根據2016年國務院公布的《血液制品管理條例》第十三條,單采血漿站只能向一個與其簽訂質量責任書的血液制品生產單位供應原料血漿,嚴禁向其他任何單位供應原料血漿。
因此,中國血制品企業一大重要發展脈絡便是通過對血漿站以及其他血制品企業的兼并收購,來提升采漿量,提高行業集中度。
派林生物在年報中提到,根據國外血液制品行業發展歷程,從20世紀末超100家至目前僅剩不到20家血液制品企業,全球血液制品企業不斷通過并購重組走向集中。近年中國血液制品企業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使中國血液制品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長遠來看,中國血液制品行業必將走上政策引導及市場競爭推動下的行業整合之路。
天壇生物在年報中提到,2024年,天壇生物下屬成都蓉生以1.85億美元(約合13.37億元人民幣)總金額完成杰特貝林(亞太區)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原瑞德100%股權的收購,新增一家血液制品生產企業,新增5個在營單采血漿站,年采漿量增加百余噸,進一步開拓血漿資源,擴大采漿規模和生產規模。
此外,天壇生物還在2024年完成了嵩明(云南昆明轄縣)等地5家漿站的增資工作。
年報顯示,2024年,博雅生物成功收購綠十字香港100%股權,新增1張生產牌照、4家在營單采血漿站,2個省份區域的漿站布局。根據2024年7月博雅生物公告,此次交易對價為自有資金人民幣18.2億元。
上海萊士在2024年收購了馬山萊士單采血漿有限公司和廣西萊士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少數股東的股權,總對價為0.33億元。此外,年報顯示,上海萊士于2025年3月披露了收購南岳生物事項。
據上海萊士2025年3月公告,該公司擬以42億元為基礎對價收購南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100%股權。本次交易對價分為基礎對價和或有對價兩部分,基礎對價,本次交易基礎對價對應標的公司100%股權作價42億元,若2025年度南岳生物采漿量達到305噸,則上海萊士應另付或有對價5000萬元。
從2024年年報中披露的采漿量與采漿站數量對比,五家企業都稱2024年采漿量出現快速增長,部分創歷史新高。
從排行來看,最高的為天壇生物,下屬85家在營單采血漿站采集血漿2781噸,同比增長15.15%,其次是上海萊士,合計擁有單采血漿站44家,全年采漿量突破1600噸,創歷史新高,三、四、五名分別是華蘭生物、派林生物與博雅生物,采漿量分別為1586.37噸、超1400噸和630.6噸。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王玉玲:wangyuli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