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5月19日電 (宋亞芬)過去幾年,逆全球化趨勢、新技術的應用,正在給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新的變化。在此情況下,如何構建開放包容的全球經濟與金融體系、如何利用新技術提升經濟效率也成為各國關注的重要議題。
5月17日-18日,202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深圳舉行。與會專家圍繞“共享未來:構建開放包容的經濟與金融體系”這一主題進行了討論與交流。
新形勢下國際經濟怎么走?
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胡曉煉表示,當前影響國際貿易和投資最重要的事件就是關稅問題,國際貿易、投資體系的格局要出現一些變化。
在胡曉煉看來,有三點值得重視。
一是貿易和投資中的成本效益再平衡,全球南方發展機會可能會增加。制造業回流美國難度很大,因為在加工制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上,美國競爭力不夠強大。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對貿易、投資產生了極大影響。制造業還是要尋找成本更有利、關稅更低的地方。全球南方國家、新興市場國家,有吸引更多貿易和投資在當地發展的機會。
二是全球貿易的再平衡會引起主要經濟體內部經濟結構的深刻調整。從歷史經驗來看,一個國家只有在內部經濟結構更均衡地發展的情況下,貿易不平衡問題才能夠有效解決。
三是貨幣再平衡將會引導世界貨幣體系朝著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方向發展。具體包括,會有更多的貨幣加入國際貨幣行列;對加密數字貨幣的重視,特別是服務跨境貿易、投資方面也有更多探索等。
近年來,全球經濟的碎片化問題引發很多關注。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國家開發銀行原行長歐陽衛民表示,碎片化是一個相對概念,相對于全球化和一體化。碎片化的表現是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人為減弱、貿易壁壘有意增加、技術有意脫鉤、要素流動人為限制,以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主動切斷。
不過,歐陽衛民堅信,全球經濟一體化產業分工合作是大勢所趨,是世界經濟發展史所呈現出來的規律,不可阻擋。而碎片化是一個逆流,是人為的、有害的、暫時的、不可持續的。
歐陽衛民稱,要全力糾正認知偏差,回歸常識、回歸經濟學原理、回歸經濟史規律,要把道理說清楚、說明白,讓更多的人看到碎片化的害處、一體化的好處與大勢,從而趨利避害。
歐陽衛民還提到,要鼓勵技術創新與合作,包括技術自主創新、國際技術合作;恢復金融市場的穩定,強化國際資本聯系的紐帶;促進教育的改革和人才的培養;要做好政策的協調與溝通,加強宏觀政策的協調并提高貿易政策的透明度等。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禮卿則著重分析了國際變化對于新興市場的影響。他指出,受關稅政策沖擊、金融市場動蕩及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等一系列因素影響,新興市場國家債務風險還會持續上漲。此外,未來美國可能會繼續實施弱美元政策,不少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將會相對升值,從而對出口造成很大挑戰,并最終影響償債能力。
張禮卿還表示,國際社會應該盡快恢復國際貿易的正常秩序,并且推進全球貨幣金融體系改革;發揮G20的政策對話機制,努力保持全球金融市場穩定,特別是盡量避免關稅沖擊以及由此引起的政策不確定性;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的建設,包括全球層面、區域層面、雙邊層面的流動性安排支持;努力完善全球主權債務重組和減免機制,通過多渠道減免低收入國家的債務負擔;新興市場國家積極應對,包括努力推動各種結構性改革,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等。
AI之于金融行業:風險還是機會?
當前,每一個行業都在經歷著AI(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深刻變革。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席肖鋼表示,“以DeepSeek為代表的大模型廣泛接入金融機構,實現了AI‘平權’,讓中小金融機構也具備應用AI大模型的能力。”
肖鋼談到,“整個金融行業,無論是銀行,還是證券、保險,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通過不斷應用以DeepSeek為代表的各種AI大模型,金融機構進一步創新了數字金融發展生態,也提高了金融效率和客戶體驗。”
不過,相應的風險也不容忽視。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莫萬貴指出,當前AI特別是大模型的應用,至少帶來了兩類風險:一是新增風險,如模型幻覺、算法黑箱問題,直接影響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和可控性;二是傳統風險的放大,例如順周期效應被放大、對少數幾家科技公司依賴度過高,以及由模型共振帶來的“羊群效應”(即從眾心理)。
莫萬貴認為,金融行業迫切需要構建閉環治理體系,以應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復雜挑戰。他建議從金融機構、監管部門、科技公司、治理組織、金融消費者和從業人員六個維度共同發力。在金融機構層面,加強AI與業務場景的適配性;減少對大型科技公司的過度依賴,開發適合自身需求的個性化方案;將大模型納入風控合規體系,推動人機協同,尤其在關鍵業務節點引入人工干預。在監管方面,他呼吁采取“包容審慎”原則,推動分級分類管理,建立備案機制和差異化監管標準。
肖鋼則建議在政策層面聚焦AI技術濫用的風險治理,盡快構建生成式AI金融應用的治理閉環,推動金融行業嚴格執行AI算法備案制度,落實《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細則,尤其是針對金融行業應用場景的實施細則。
此外,為破解數據孤島問題,肖鋼強調必須加快金融行業可信數據空間構建,(讓數據空間)既可用、又有利于保護隱私和數據安全。“金融數據不僅要流通,更要規范使用。”(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