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再度領跑市場 基金經理預言三類投資機遇
記者 趙夢橋 實習生 李碩仁
近日,受各類利好消息催化,人形機器人板塊在A股整體升溫的背景下再度表現搶眼。有公募人士表示,今年是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元年”,未來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若對標汽車賽道進行粗略估算,人形機器人或將成為萬億美元級別的全球性業態。
對比去年三季度末至今年初與最近一個多月的兩次機器人概念行情,可見后者并非簡單重復軌跡的普漲。兩輪行情中的“領頭羊”顯現差異,此前市場資金擇股時采取的廣撒網模式,已進階至需財務數據等基本面驗證,上市公司的業務訂單和業績表現成為了擇股的勝負手。多只重倉人形機器人賽道的主題基金,也因選股得當而在同類基金中實現了業績領跑。
機器人板塊再度領跑市場
8月14日,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在北京開幕,各種各樣的機器人以“越來越像人”的表現,向世界宣告未來有著無限可能。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報告預計,2045年后,我國在用人形機器人數量將超過1億臺,全面滲透至工業制造、家庭服務、醫療輔助、特種作業等多個領域,屆時整機的市場規模可達約10萬億元級別。
另據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信息,2024年全球汽車銷量超過9000萬輛,人形機器人未來則有望超過這一數字。方正富邦基金基金經理李朝昱表示,此前特斯拉給出的機器人售價是成熟狀態下2萬美元/臺,據此粗略測算,人形機器人行業將帶出一個全球萬億美元級別的市場。
在產業趨勢的帶動下,人形機器人概念也在二級市場上掀起了陣陣浪潮。自去年“9·24行情”開始,機器人板塊強勢啟動,并持續演繹至今年2月,其間Wind分類下的機器人指數漲幅接近翻倍。隨后,該板塊步入了數月的調整,近期再度崛起并領跑市場。
受益于機器人板塊的強勢表現,多只基金也展現了亮眼業績。主動權益產品方面,永贏先進制造智選、中航趨勢領航、方正富邦信泓等3只產品的年內收益超過了60%,方正富邦信泓、中歐盛世成長、長城久鑫、中航趨勢領航、摩根動力精選等自4月8日以來反彈幅度均超過30%。ETF方面,多只主題產品的年內收益均在20%以上,規模也隨之明顯抬升。比如,華夏中證機器人ETF從53億份猛增至170億份,天弘中證機器人ETF、易方達國證機器人產業ETF的規模則分別增逾24億份、30億份。
從主題投資走向訂單驗證
如上文所述,最近一年人形機器人板塊經歷了兩輪截然不同的行情。
具體來看,首輪行情主要由技術突破催生了想象空間。特斯拉、波士頓動力等原型機的發布掀起了行業熱度,但市場對機器人的技術路線選擇、商業化落地周期等尚缺乏明確判斷,資金在進行賽道布局時主要以“廣撒網”式進行,相關標的普漲特征顯著,漲幅則與企業的實際競爭力關聯度低,更像是對遠期可能性的集體憧憬。
中航趨勢領航基金經理王森認為,機器人板塊的近期上漲則錨定了實質性的落地信號,資金的布局邏輯是聚焦“有客戶驗證、有訂單進展、有量產規劃”的標的。因此,板塊內部的分化加劇,技術壁壘高的核心標的持續受捧,而缺乏實質支撐的邊緣概念股則明顯降溫。至此,業績兌現邏輯取代了單純的概念想象,成為股價運行的核心驅動力。
“當前,這輪行情的最大特點是從主題投資走向訂單驗證。”永贏基金基金經理張璐也表示,過去市場更多關注的是概念和想象空間,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則拿出了實實在在的產品和訂單。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那些“主業穩健+第二曲線清晰”的企業——它們在精密制造、傳動系統、減速器等傳統優勢領域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還積極布局了人形機器人相關業務。
實際上,上述變化在機構調研中也有跡可循。8月以來,埃斯頓、大洋電機、夏廈精密等機器人產業鏈核心企業先后接待了國泰基金等多家機構的調研。在調研活動中,埃斯頓稱公司的伺服系統與諧波減速器的國產化率已明顯提升,在手訂單同比增長約30%;大洋電機重點介紹了機器人驅動電機的技術升級和產線自動化改造,預計下半年交付能力提升20%以上,客戶涵蓋多家國內頭部機器人廠商;夏廈精密則表示,公司在高精度傳感器模組領域實現月產能突破1萬套,并與下游制造和物流自動化企業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
高壁壘環節值得重點關注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日新月異。當前,已有多家企業制定了商業化時間表或明確了量產計劃,這也意味著行業正迎來從概念驗證走向商業化落地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哪些方向或者環節將出現更好的投資機會?
在細分領域的選擇上,張璐認為以下幾個環節更值得重點關注:首先,是上游核心零部件,特別是減速器、六維力傳感器、絲杠等高價值量環節——這些零部件不僅技術壁壘高,在整機成本中占比顯著,而且具備明顯的進口替代空間。其次,是具備系統集成能力和商業閉環的整機廠商,那些擁有自主應用場景的企業尤其值得關注。最后,是智能化軟件環節,包括大模型算法和運動控制系統,這是人形機器人真正實現“智能”的關鍵所在。
“至于如何選擇上、下游標的,我覺得不能簡單地二選一,而是要采取產業鏈協同的視角。”張璐稱,在評估企業時,技術實力是其基礎,不僅要看企業的專利布局、研發強度,更要看企業的技術轉化能力,比如訂單獲取、客戶結構、營收質量等。那些在供應鏈地位上實現躍升的企業,比如從Tier2向Tier1轉變、從提供零部件到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等,這種邊際改善往往蘊含著巨大的價值重估機會。
王森則認為,核心零部件企業是穩健的投資選擇,其價值在于技術確定性強、競爭壁壘高,且單機價值占比不低,比如減速器、伺服電機等生產企業。這類產品的研發周期長、工藝壁壘高,一旦形成技術卡位,在行業放量期不可替代。當然,投資者還需重點關注通過頭部廠商認證的供應商,同時跟蹤相關公司在技術突破(如新材料替代等)與客戶拓展進度等方面的邊際變化。
“整機制造企業代表著長期賽道的天花板,投資邏輯則依賴‘門票爭奪’的結果。這類公司需具備硬件集成、軟件迭代(如具身智能大模型)與場景理解能力,能跑通商業模式并實現規模化交付的企業將享受到最大的紅利。”王森說。
三類企業凸顯投資機遇
年內,人形機器人板塊牛股頻出,比如唯科科技、浙江榮泰等,均已走出了翻倍行情。
牛股迭出的背后,是國內完備的制造業積累。當前,人形機器人已成世界各國在科技行業的必爭之地,中美兩國無疑是這一新生賽道的領跑者。然而,基于各自稟賦,兩國在該領域突圍的方向也不盡相同。
王森指出,憑借人工智能算法領域的深厚積累與高端芯片的技術壁壘,美國在人形機器人的“大腦”——智能化決策、環境感知與自主學習系統方面保持領先,為機器人賦予了更接近人類的交互與執行能力。當然,美國的短板也較為突出,大規模量產能力的相對薄弱也使得硬件落地嚴重依賴于全球供應鏈,而中國則在硬件集成與成本控制效率上展現了顯著優勢。經過多年產業升級,中國的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已突破70%,在運動控制模塊、高精度關節模組、環境傳感器等關鍵硬件領域形成了成熟的技術沉淀與產能儲備,能夠為機器人提供從核心部件到整機裝配的全鏈條支撐。
“在這種互補又競爭的格局下,中國有望憑借三重優勢分食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超50%的增量蛋糕:一是政策層面的持續加碼,從研發補貼到應用場景培育形成了完善的支持體系;二是全球領先的智能制造基礎,能夠快速響應規模化生產需求;三是龐大的內需市場,為技術迭代提供了天然試驗場。”王森表示。
李朝昱也持有類似觀點。他表示,中國的制造基因與美國的人工智能生態形成戰略互補——硬件規模化與算法智能化共振,雙方共同促進產業技術迭代,加速產品逐步走向成熟與落地。國內產業鏈中,能夠在機器人行業深度參與者主要有三類:一是宇樹、智元、優必選等一眾創新型本體企業;二是特斯拉、小米、小鵬等整車廠;三是產業鏈上游的軟硬件零部件制造企業。
張璐則稱:“人形機器人的市場蛋糕足夠大,我更關注三類企業的機會。”首先,是技術驅動型企業。這類企業在感知、決策、執行等關鍵技術環節具備突破性創新能力,能夠為機器人裝上“智慧大腦”或提供“靈巧身體”。其次,是場景驅動型企業。這類深耕細分場景的企業能夠將人形機器人與特定行業深度結合,往往能更快實現商業閉環,比如工業制造的柔性裝配、物流倉儲的復雜分揀等。最后,是平臺整合型企業。這類企業具備產業鏈整合能力,能夠連接技術與市場,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