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14日電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局長劉煥鑫表示,市場化收購已成為糧食收購的“大頭”,占到了收購量的九成以上。
14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糧食流通改革發展成效。會上有記者提問:大規模的糧食收購工作是怎么組織的?當下秋糧正陸續收獲上市,對于做好秋糧收購有什么考慮?
劉煥鑫介紹,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堅持市場化取向和保護農民利益并重,深入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不斷完善價格形成機制,著力激發市場購銷活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對重點糧食品種在主產區開展政策性收儲,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保護農民種糧利益。市場化收購,已成為糧食收購的“大頭”,占到了收購量的九成以上,有效發揮了暢流通、增活力的作用。政策性收儲,包括對小麥、稻谷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和對相關品種組織各級各類儲備收儲,有效發揮了穩預期、兜底線的作用。實踐證明,我國采取的市場化收購+政策性收儲的政策,是符合國情、糧情的一項制度安排,應繼續堅持并不斷完善。
今年的秋糧收購工作正在陸續展開,劉煥鑫表示,重點是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著力推進市場化收購。緊緊圍繞“有人收糧、有錢收糧、有倉收糧、有車運糧”,強化人員、倉容、資金、運力等要素保障,深化產銷合作,加強農企對接,多措并舉引導各類企業積極入市,活躍市場購銷。
第二,精心組織政策性收儲。為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及時在符合條件的地區啟動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指導相關企業根據農民售糧需求,合理布設庫點,優化收購流程,提高作業效率,切實把政策落實到位。同時,合理把握各級各類儲備收儲輪換時機節奏,精準落實調控措施,推動糧食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第三,持續優化為農服務。順應農民售糧新特點新變化,指導各類糧食收購主體做好現場、信息、咨詢、產后等各環節服務工作,統籌用好線上線下渠道,讓售糧主體少排隊、快售糧。針對不利天氣等影響,優化糧食產后烘干等服務,加強儲糧技術指導,把糧食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第四,維護良好收購秩序。加強糧食市場監測預警,密切關注各品種市場運行和價格變化等情況,適時發布糧食收購進度、價格等信息,便于各類市場主體合理安排購銷活動。嚴格糧食收購執法監管,從嚴懲治坑農害農行為,堅決維護農民利益。(中新經緯APP)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