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持續流入銀行理財 “固收+”產品受青睞
證券時報記者 謝忠翔 劉筱攸
延續7月份理財規模的增長,今年8月,市場排名前列的理財公司再度獲得資金凈流入,規模繼續增長。今年以來,伴隨大行存款利率下調疊加中小銀行多輪跟進“補降”,“比價效應”下的銀行理財產品成為存款流入方向,含權益資產的產品頗受歡迎。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獨家獲得的數據顯示,規模均超過1萬億元、市場排名前14的理財公司(包括6家國有行和8家股份行旗下理財公司)中,有12家在8月份實現存續余額凈增長。上述14家理財公司規模合計增長約2857億元,總規模增至25.02萬億元。不過,從月度環比增幅來看,8月份增量不及7月份約1.8萬億元的增量,主要原因是7月份是下半年首月,是銀行業受存款季節性出表產生大幅波動的關鍵時點。
國有大行旗下理財公司成存款“搬家”的主要承接方。數據顯示,工農中建國有行旗下4家理財公司,8月份規模增幅合計達1442億元,占上述14家理財公司合計增幅約一半,其中工銀理財單月增長約650億元,處于行業增幅首位;其次是民生理財,單月增幅亦超過600億元。截至8月末,6家2萬億元規模以上的理財公司按規模順序排名,分別為招銀理財(2.53萬億元)、興銀理財(2.38萬億元)、信銀理財(2.25萬億元)、農銀理財(2.1萬億元)、工銀理財(2.1萬億元)和中銀理財(2.05萬億元)。
日前,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金融團隊最新理財行業研報援引機構數據預估,銀行理財行業整體規模或已突破33萬億元。該研報表示,考慮到近期債市表現較弱,純債類產品吸金效果變差,理財規模擴張或已經找到新的產品賽道。零售端“固收+”和企業理財需求,被視為構成近期銀行理財規模擴張的兩個“超級賽道”:
一是受居民多資產理財需求影響,居民尋求更高收益的理財渠道,為滿足此類需求,銀行理財2025年以來加大R3(中等風險)等級產品研發,尤其通過5%~10%倉位配置指數增強、量化中性等產品,較好達到了業績比較基準(2.5%~3.0%),使得今年“固收+”方向理財研發積極性顯著高于純債類產品。
二是企業理財需求變化,利率下行與市場不確定性促使企業通過理財提升閑置資金收益,實現降本增效,尤其是人民幣匯率升值,企業更傾向于把美元存款換匯后轉向人民幣理財。相關對公理財產品以R1、R2專屬產品為主,既有流動性較好的現金增厚產品,也有封閉期較長的純債類產品(以高等級信用債為主)。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認為,“固收+”類型產品為存款“搬家”提供新路徑。在低利率環境下,傳統債券資產收益率走低,“固收+”多元配置優勢凸顯。根據普益標準數據,2025年7月理財公司新發權益類產品共8款,新發混合類產品45款,均超過上半年月均新發數量。
值得一提的是,流動性較好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不增反降,產品年化收益率也普遍降至2%以下。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上述14家理財公司現金類產品余額共計約5.95萬億元,較年初減少超2965億元,在總規模中的占比約23.78%,較1月末占比減少超3個百分點,創年內新低。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