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租金”的風吹到多個大城市,一場新的競賽悄然展開
作者:馬一凡
“夢想”能抵扣房租的時代到來了。
今年以來,隨著深圳喊出“只收夢想,不收租金”的口號,國內寫字樓和產業園區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零租金”風暴。深圳、杭州、蘇州、廣州、上海的國資企業相繼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拋出“免租金入駐”的橄欖枝。
這些城市各出奇招,除了免去辦公空間的前期租金,還有幾百萬元的融資助力、解決員工居住問題等優厚條件。
有業內人士認為,“零租金”并非真正免房租,其背后是地方政府對城市空間認知的轉變以及運營邏輯的轉變。
核心城市的“零租金”競賽
今年3月,深圳市國資委的一個動作打破了商辦和產業園區市場格局。
在一場發布會中,深圳市國資委宣布統籌調配了10萬平方米市屬國企產業園區資源,符合一定條件的小微科創企業可以“零租金”入駐。
“只收夢想,不收租金!”深圳官方喊出了這樣的口號,并宣布科技企業最低可享受2年以內的免租優惠(簽一年合同免一年租金,或簽三年合同前兩年免租、第三年減半),還稱后續將為科創企業推出更多“零成本”產業空間。
看到深圳的率先發力,杭州、蘇州也不甘示弱,相繼在今年4月推出“零租金”政策。
杭州錢塘智慧城宣布其2萬平方米的機器人產業園辦公空間對入駐企業免三年租金,這棟樓宇位于杭州主城核心地段,單個企業最高可享1000平方米空間。
對于這項政策,錢塘智慧城招商服務中心主任稱他們“拿出了最大的誠意”。有一家做仿生視覺技術的公司只耗時20天就拿到了免租審批結果,創始人稱每年節省租金16.4萬元。
同月,蘇州高鐵新城也發布了由當地國資主導的“環秀湖青年啟航計劃”,也稱“拿出最大誠意”,該計劃調配了10萬平方米空間,對多個領域的創業團隊實施兩年零租金支持。
一場新的城市競賽似乎就此展開。到了今年7月、8月,一線城市廣州和上海也相繼發布其“零租金”項目。
7月31日,廣州市黃埔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共遴選了13個“零租金”試點產業空間,共計15萬平方米,8月中旬開始實施,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簽約3年(含)以上可享受前兩年免租,簽約6年(含)以上可享受前3年免租。
緊接著,今年8月21日,上海臨港新片區面向青年創業者拋出“超級大禮包”,臨港集團發布“超級個體288行動”方案,宣布以“辦公免費租、公寓免費住”為核心,打造全上海成本最低、最普惠便捷的青年創業集聚區。
相比其他城市,上海臨港集團的方案更進一步,只要符合條件,不僅創業空間零租金,居住空間也可以零租金。
從“收租管理”到“產業鏈攢局”
寫字樓和產業園區市場不斷出現“零租金”,固然與當前各城市的空置率上行壓力存在一定關系,但更為關鍵的是核心城市之間對優質產業、優質創業項目的激烈爭奪。
“我們不能再僅僅扮演收租者的角色,還需要深度參與城市產業的升級發展,要成為辦公服務商,能給企業提供全場景的解決方案,鏈接多維度的資源,最好能搭建出一個生態平臺。”近期,一家大型國資企業寫字樓項目的相關負責人在一場招商活動中對記者表示。
無論是深圳、廣州、上海,還是蘇州、杭州,他們開出的“零租金”條件看似豐厚,實際上都是暗含價碼的。
以廣州為例,廣州開發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局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零租金“入園條件”包括:一是黃埔區“12136”產業體系中的重點產業發展,重點面向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低空經濟與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型顯示與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新招引項目;二是支持小微科創企業發展,對市級以上創新創業大賽或大院大所等科創類行業賽事獲獎及優勝項目團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或職務科技成果的人才項目給予相應的免租優惠。
蘇州高鐵新城也明說了,他們需要的是智能網聯汽車、先進材料、數字金融、量子科技、低空經濟、大數據、人工智能、大健康、數字文化、零碳負碳等符合蘇州高鐵新城產業發展方向的領域。
而上海臨港集團則聚焦硬核科技、數據加工、跨境直播、跨境醫療、短劇基地、游戲創客、代碼外包、小眾賽事等8類創新業態。
這些城市想要通過“零租金”吸引前沿科技型企業,他們列出的行業是有很大一部分重合的,這也就意味著核心城市的招商引資在面臨十足的競爭壓力,沒有優惠的話,創新型企業就被別的城市“搶走了”。
零租金或許已經是比較簡單的優惠項目了,除了零租金,蘇州高鐵新城還表示,符合相關條件的企業還能享受相城區以及蘇州高鐵新城天使基金相關政策支持,單個企業可獲得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融資額度。
而在上海臨港,入駐企業還有望獲得最高8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最高50萬元無償資助、最高50萬元“流量券”、最高50萬元“算力券”、最高50萬元“運力券”、最高10萬元“網絡券”等配套資源。
“我認為零租金并不是真正的免房租,而是一種地方政府或國資的風險投資,這種模式早就有了,近期則比較集中。在企業的初創階段,對企業提供免租等扶持手段,這背后可能有其他的協議,比如未來的稅收要求,或者以租金入股,獲得長遠收益。”一位國資基金管理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以廣州市黃埔區為例,該區稱將探索“租金+股權”等空間供給新模式,以“陪伴式服務”助力企業茁壯成長。今年7月發布的《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中也提出,探索“補改投”“租金作價入股”,發揮市、區財政母基金作用,支持創新項目早期研發。
該人士還表示,除了有形的回報,地方政府或許還想通過“零租金”來構建城市產業新生態,讓優質產業鏈集聚,這對于城市未來發展也極具意義。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