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銀行客戶數兩位數增長,“10萬戶俱樂部”擴容至7家
作者:陳君君 責編:石尚惠
2025年前三季度,國內私人銀行業務延續高景氣態勢。隨著上市銀行三季報披露,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機構的私人銀行客戶數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平安銀行三季度末私人銀行客戶首次突破10萬戶,成為繼工、農、中、建、交及招商銀行之后,第七家躋身“10萬戶俱樂部”的銀行。
截至9月末,國內已有7家私人銀行客戶突破10萬戶,較去年底新增1家。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擴容背后,是高凈值人群規模的持續上升、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結構性升級,以及銀行在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和數字化能力上的不斷強化。
增速亮眼:頭部穩固,中小銀行搶眼
2025年前三季度,私人銀行客戶規模和增速雙雙上揚,頭部銀行延續優勢,中小銀行加速追趕。
招商銀行三季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該行私人銀行客戶(指月日均全折人民幣總資產在10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戶)達191418戶,較上年末增長13.20%。其私人銀行管理資產(AUM)保持穩步增長,繼續穩居股份行首位。
平安銀行的增速同樣可觀。三季度末,平安私人銀行客戶數達10.33萬戶,較上年末增長6.7%,AUM規模19746.59億元,同比增速近兩成,首次突破10萬戶門檻。
其余股份行中,興業銀行披露,報告期內“雙金客戶”(白金、黑金客戶)和私行客戶分別增長10.49%、11.39%;浦發銀行截至9月末月日均金融資產600萬元以上的私人銀行客戶超5.5萬戶,管理資產規模超過7700億元。民生銀行表現突出,私人銀行客戶達73409戶,較上年末增長18.21%,AUM增幅達17.18%。
中小銀行增長勢頭更為顯著。北京銀行三季度末私人銀行客戶2.06萬戶,較年初增長17.9%;AUM規模2240億元,增幅14.39%。南京銀行私人銀行客戶較上年末增長15.43%。
雖然國有六大行在三季報中未披露最新私行數據,但從上半年情況看,工、農、中、建、交仍占據第一梯隊。截至6月末,農業銀行私人銀行客戶27.9萬戶,建設銀行26.55萬戶,中國銀行21.69萬戶,交通銀行10.26萬戶,工商銀行去年末客戶28.9萬戶,同比增9.9%。
“客戶數破10萬戶只是階段性節點,未來比拼的重點在于戶均AUM和客戶貢獻度。”一位股份制銀行私人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頭部銀行的競爭已從‘數量戰’轉向‘質量戰’。”
高凈值人群擴容與銀行能力共振
業內人士分析稱,私人銀行客戶的持續擴容,根源在于高凈值人群基數擴大與銀行體系能力的共振升級。
根據萊坊(Knight Frank)《2025年財富報告》,以凈資產超過1000萬美元計,中國內地高凈值人群已達47萬人,占全球總量的20%,僅次于美國。
新經濟群體的財富增長,成為私人銀行客戶的重要增量來源。一位股份行私行人士表示,隨著股權激勵兌現和財富回流趨勢增強,科技、制造、醫藥等行業的企業家及中高層管理者正快速進入高凈值行列,“他們對綜合財富管理、稅務籌劃與跨境配置的需求明顯提升”。
在京華世家家族辦公室董事長聶俊峰看來,私人銀行業務的擴張反映了高凈值人群資產配置理念的成熟化。“過去幾年,中國高凈值人群的投資行為趨于理性,資產配置更加多元化,銀行理財、保險、信托等穩健型資產重新受到青睞。同時,資本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也推動了權益投資類產品的發行和配置。”
銀行端的綜合金融生態與科技能力升級,則進一步放大了增長勢能。
例如,平安銀行依托集團保險、信托、基金等全牌照體系,形成“金融+非金融”綜合服務閉環,家族信托與保險金信托規模同比增長超三成。招商銀行通過招銀理財與招商基金協同運營,前三季度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同比上升18.76%,其中代銷基金收入增幅接近40%。
科技賦能成為新一輪增長引擎。招商銀行推出“AI財富管家”,覆蓋“售前期—售中期—售后期”等各個關鍵時點的全周期服務鏈路;平安銀行“口袋銀行”App提供7×24小時智能投顧服務,極大提高理財交易線上化率;建設銀行“e私行”重構線上服務流程,形成“財富規劃—資產配置—家族傳承”全流程數字化閉環。
與此同時,客戶分層經營策略逐步深化。工商銀行針對科技人才群體推出打造綜合服務生態。南京銀行聚焦區域經濟和成長型客戶,強化中端客戶的上升通道。分層運營與定制化服務成為銀行拓展客戶基礎的重要抓手。
從“賣產品”到“陪伴客戶”
業內人士分析稱,市場成熟與客戶結構變化,正在推動私人銀行服務邏輯的系統性轉型。過去以產品銷售為導向的模式,正讓位于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的“買方投顧”體系。
例如,招商銀行率先推出“TREE資產配置體系”,今年上半年覆蓋超1100萬客戶,實現全生命周期財富規劃。農業銀行強化資產配置全流程管理,豐富理財與保險產品貨架;多家銀行的代理非貨幣公募基金銷售額同比增長兩位數。
客戶需求的多元化,也在重塑業務邊界。平安銀行圍繞“醫養、教育、慈善”等主題打造非金融權益包;中國銀行憑借海外網絡優勢,強化跨境資產配置與海外信托服務。
“客戶越來越注重資產配置的穩健性與長期性,不再一味追求收益率。”一位國有大行私人銀行人士稱,該行推出“私銀專屬”低波動系列產品,并在代銷環節加強穿透式風控,以降低客戶資產波動風險。
不過,隨著“10萬戶俱樂部”的擴容,行業競爭也進入深水區。在聶俊峰看來,行業雖快速擴容,但高凈值客戶的戶均資產普遍承壓。“券商和基金系財富管理機構以投研驅動、精品化的模式,對銀行私行形成分流。同時,部分中資銀行尚未形成長期陪伴機制,客戶資產配置仍偏保守,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等低風險資產占比較高。”
他指出,私人銀行在資產配置價值鏈中的附加值尚未完全釋放,核心在于體制與激勵機制改革。“要讓客戶經理從‘賣產品’轉向‘陪伴客戶’,從短期收益考核轉向長期價值經營。”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兩三年,行業競爭重心將從“客戶數”轉向“戶均AUM”和客戶全生命周期價值。一些銀行可能主動壓縮低貢獻客戶,聚焦高潛力客戶群。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