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1月21日電 (謝婧雯)最近,機器人“老師”這一職業在社交平臺走紅。給機器人上課,都教點啥?
近日,中新經緯來到北京市石景山區一家被網友稱為“機器人技能學校”的機器人訓練場,體驗“機器人數據采集員”崗位。

人形機器人訓練中心 中新經緯 謝婧雯 攝
以下為小編自述:
“推拉拿放”是基礎課
“食指按抓取鍵,中指握持,左邊搖桿控制前后。”進入機器人訓練場二層新手學習區,訓練師宋霖銘(化名)首先向我介紹“教授”機器人拿取物品的操作方法。
入職兩個月來,他已經給近200位“新手”培訓過。“新手教學部分,動作比較簡單,就是夾水果。”
講解完手柄按鍵后,宋霖銘戴上VR頭顯向我演示。只見他左手控制操作手柄,一旁的機器人便穩步前進。待機器人走近桌前,宋霖銘雙手抬臂,右手向前向下慢放,待機器人手臂同步靠近要拿取的香蕉,他翻轉右手,夾取。整套動作行云流水,將三個物品全部精準投入果籃用時不過50秒。
而輪到我親身體驗時,我發現這個任務并不簡單。操控機器人抬臂時,我便撞到了桌子。而在拿取第三個靠近籃子的物品時,我多次翻轉手腕,調整角度,依舊無法找到合適的位置下手。宋霖銘在一旁指導,告訴我如何調整,并提示“就像抓娃娃一樣”。最后,我費勁地完成了整個任務,用時2分42秒。

體驗教機器人抓取物品 中新經緯攝
宋霖銘解釋,剛剛體驗的動作考驗的是機器人的“柔性”,培訓師操作該任務時需要注意慢抬慢放。
在了解機器人訓練師的工作內容時,已入職兩個月的數據采集師鄭云依(化名)告訴我,目前訓練機器人比較多的技能包括“推拉拿放”類基礎動作,涉及的場景主要為家庭生活、商業服務,以及工業場景。其中,家庭生活場景的任務最多,涵蓋桌面擦拭、物品收納整理等內容。
鄭云依透露,她此前參與采集的是機器人在3C工廠拿取箱子的數據。這個模擬動作對操作員柔性控制夾爪的技能要求較高,此外,操作員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耐心。“如果性子急一點,可能會夾得過緊。”
在二層生活定制場景的貼電線標簽機器人工位,操作員鄧嘉康(化名)告訴我,這個任務難度較大。我了解到,他們今天剛剛刷新的最快完成紀錄是48秒,平常完成需要1分半到2分鐘。
“標簽小,我們的角度可能看不清,拿的時候有難度。貼的時候,因為爪子已經粘上標簽,很難移到線圈上。這個時候有可能會出現失誤,一次性貼不上,可能會貼2到3次。”鄧嘉康介紹。

機器人貼標簽 中新經緯 謝婧雯 攝
100%完成算合格
如果把訓練機器人的過程比作生產一條視頻,采集的數據就是原素材。機器人訓練場方面表示,數據采集是整個產業鏈條的最前端。
一個機器人數據采集工位分兩個人負責,一位操作,一位記錄,兩人工作輪換交替。操作員做模擬動作,讓機器人跟著做;記錄員則負責錄制平臺上的實時數據。
“采集的數據一天幾十到幾百條不等。”鄭云依稱,視機器人任務的難易程度而定。
宋霖銘提到,完成一條數據采集的長任務需要20分鐘左右,但短的任務可能只需十幾秒。“由于場景和用法差很多,這導致時長和特性不同。”
宋霖銘稱,記錄員在前端進行數據采集時會對數據進行快速自檢,來確定這個數據在功能性上沒有缺失。然后,再標注不同動作數據的時間和位置。同時,他們還會記錄如電機的工業數據、攝像頭數據,并區別開這些深度信息。
一條怎樣的數據是合格的?鄭云依表示,數采員采集的動作合格的主要依據為完成度。要確保動作100%完成,如果中間有碰撞、失誤,會終止該任務重新操作。“沒有時間規定,就是他的動作要擬人化,你日常怎么拿一個杯子,我們就教機器人怎么操作。比如,你拿一個杯子日常用10秒,我們就按這個標準進行。”
鄭云依提到,在采集數據時,為給機器人抓取增加難度,數采師有時會把桌面上的物品移動至邊緣處或設置障礙干擾,這一做法是為了測試機器人的拿取精準度。
年輕人的新職業賽道
自今年春節人形機器人走紅以來,很多年輕人對其關注度增高。不少人加入機器人訓練場的理由首先便是“感興趣”。
1996年出生的鄭云依在某招聘網站上看到數采師需要使用VR操作機器人后,便因為覺得好玩想來接觸。據她觀察,同事中有不少00后。
鄭云依所在的這家機器人數據訓練中心由北京石景山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石景山銀行保險產業園與樂聚機器人聯合運營,被稱為國內最大人形機器人訓練場。今年9月,訓練場正式投入運營,年產真機數據預估在600萬條。
在訓練場一萬多平方米的空間內,人形機器人訓練內容涵蓋工業智造、智慧家庭、康養服務和5G融合四大類共16個細分場景中的基礎行為動作。

汽車場景機器人作業 中新經緯 謝婧雯 攝
“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提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建議同時指出,要“加強產業和就業協同,積極培育新職業新崗位”。
在某招聘網站上,輸入“機器人數據采集”可以看到,不少企業具有該崗位的招聘需求。其中提到的崗位職責主要為操作機器人數據采集設備,完成日常行為或復雜操作的數據采集,確保動作精準度與數據完整性。該崗位大部分要求為工作經驗不限,學歷要求為大專以上,且有不少實習崗位。
“據我所知,現在國內對人形機器人的場景需求很多,且偏家庭。”談到為何從事當前工作,宋霖銘介紹,自己喜歡機器人,之前就有使用VR設備的經歷。他在招聘網站搜索看到了目前的崗位,出于對行業前景長期看好,選擇了這個職業。
“應聘時對這個崗位有想象的空間。”鄭云依入職前感覺數采師的工作很有科技感,十分炫酷。真正完成培訓開始上崗后,她發現,挑戰也不容小覷。自稱“性急”的鄭云依說,不斷重復采集一個動作數據的工作,對她的耐心提出了極大要求。
據鄭云依了解,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空間廣闊,數采師未來也可以轉崗到軟硬件維修崗位。對于目前工作的感受,她說:“我做的這些工作,可能在之后會讓機器人被訓練得更好,做更厲害的動作。這也是為科技進步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謝婧雯:xiejingwe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羅琨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