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匯與黃金都在跌,“關稅熊市”如何演繹
作者:周艾琳
美國“對等關稅”沖擊仍在持續。第一財經了解到,近期不少對沖基金爆倉,這也導致股票、黃金齊跌的反常情景,即機構可能需要通過賣出超漲的黃金來換取流動性,填補股票倉位的追加保證金需求。與此同時,盡管美元在跌,亞洲貨幣亦難獨善其身,離岸人民幣對美元隔夜一度突破7.4關口。
在當前關鍵節點,“關稅熊市”會如何演繹?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
全球股市短期難言觸底
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祭出“基準稅率10%+更高的對等關稅稅率”的組合,于9日生效,目前并沒有取消或全面延期的跡象。8日,美國又宣布在“對等關稅”生效時將對中國額外征收50%的關稅,并在美東時間9日0時01分(北京時間12時01分)正式生效,導致美國對中國的整體關稅稅率達到104%。
9日,中國商務部表示,中方將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最新加征關稅措施。當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調整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加征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
美國關稅政策導致衰退預期不斷攀升,并導致全球股市在經歷大幅拋售后,進入了“暴漲暴跌”的寬幅震蕩模式。
PIMCO(品浩)董事總經理兼美國公共政策主管坎特利爾(Libby Cantrill)對記者稱,預計更高關稅短期內可能不會減免。
美國關稅政策正面臨國會壓力。“我們觀察到,一些共和黨議員開始公開反對關稅,特別是在參議院就限制對加拿大的關稅進行投票時,四名共和黨人支持該提案。得克薩斯州參議員克魯茲警告稱,如果特朗普堅持關稅政策,可能導致中期選舉中的‘血腥屠殺’!笨蔡乩麪柗Q。
受此影響,即便美股已經回調近20%,華爾街對美股短期看法仍中性偏悲觀。
高盛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彼得·奧本海姆(Peter Oppenheimer)最新發布的題為“震蕩加劇,投資者如何應對‘關稅熊市’”的研究認為,目前為“事件驅動型”熊市,但有演變成“周期性”熊市的風險。兩者平均跌幅都接近30%,但周期性熊市持續時間為事件型熊市的兩倍。
盡管美股整體估值已跌至近19倍,但這并不意味著底部已至。“復蘇所需的條件盡管多種多樣,但在股市實現持續反彈之前,我們通常會看到以下幾個條件:估值具有吸引力,極端的市場倉位,政策支持,經濟增長放緩的速度正在減緩!
目前標普500指數的前瞻市盈率為19.4倍,仍處于過去25年的第80個百分位以上,仍有下行空間。標普500在過往幾輪調整中曾分別見底于14倍(2018年)、13倍(2020年)和15倍(2022年)。高盛認為,估值仍需進一步調整,市場才有望進入“希望”階段,也就是新一輪牛市開啟的關鍵轉折點。
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多位美國公募基金投資經理也提及,近期市場暴漲暴跌模式可能會持續,機構仍處于逢高減持、籌集現金、等待后續低位買入的模式。此外,在美股壓力仍存的背景下,亞太股市也很難獨善其身,短期內日本、韓國股市的寬幅波動模式也料將持續。
對沖基金爆倉拖累黃金
過去一周以來,在全球股市暴跌之際,黃金的漲勢也戛然而止,并出現大幅回調。
有外資行交易員對記者表示,每一輪重大的股市恐慌拋售之后,往往會伴隨著黃金等看似是安全資產的拋售。截至4月8日,黃金連續三天下跌失守3000美元/盎司,累計跌幅超過5%。此前,黃金一度最高觸及3200美元,當時其被用來作為對沖關稅威脅的安全資產。
資深全球宏觀交易員、上海量客投資總監袁玉瑋對記者稱,近期可能有對沖基金爆倉,導致連環平倉,一般流動性最好、獲利最多的資產會被拋售,并換取流動性、追加保證金。2020年年初,黃金也曾因此遭到拋售。
截至北京時間9日18:50,國際黃金現貨價格報3062美元/盎司,有所反彈。交易員表示,當日買盤重新出現,金價在過去數小時內上漲超過1%。此次反彈主要因最新動態顯示貿易摩擦并未結束。受此影響,黃金因其“避險資產”的地位再受青睞。
“黃金本周一在通道下軌2970美元附近獲得支撐,這也是長期均線所在的位置。而隨著亞太股市周二早盤普遍回升,投資者對黃金的恐慌性拋售或許也會告一段落!奔问⒓瘓F資深分析師Jerry Chen 對記者稱。
中長期而言,黃金的表現仍被看好。瑞銀方面最新表示,預測金價有望達到3200美元。如果關稅相關風險或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金價可能會達到3500美元。黃金ETF的全球流入量達到歷年來一季度的高位,全球主要地區持倉量均有較大增長。此外,在過去三年中,各國央行正以創紀錄的速度每年購買超過1000噸黃金,加之美元或面臨貶值風險,私人投資者似乎也紛紛效仿央行,增加黃金敞口。
瑞銀認為,長期來看,從多元化的角度而言,在美元平衡投資組合中保持大約5%的黃金配置為最佳選擇。
亞洲貨幣承壓、人民幣有序走貶
受到關稅擾動,外匯市場近期也動蕩不安,除了歐元、日元,多數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走貶。
隔夜,美元指數繼續在103下方徘徊,歐元/美元重回1.1上方,美元/日元結束連續兩天的反彈,收于146.27。9日早間,美元/離岸人民幣則一度突破7.4關口創下新高。截至當日19:20,美元/離岸人民幣報7.3878。
巴克萊宏觀、外匯策略師張蒙對記者稱,對人民幣高敏感性且對美國產品依賴度較高的貨幣具有較大脆弱性,包括韓元、新臺幣、泰銖和馬來西亞林吉特。
例如,巴克萊此前就預期第二季度美元對韓元將升至1500,尤其考慮到4月韓元季節性表現不佳。隨著美國對韓國征收25%的“對等關稅”,韓國的貿易順差可能縮小,再加上資本持續外流,韓元的前景顯得更加疲弱。
此外,巴克萊認為,隨著美國加征關稅,美元對盧比有可能持續大幅上行,F在實際有效匯率已回調,但印度央行不太愿看到盧比再次升值。近期,印度央行已經降息緩沖關稅沖擊。
值得一提的是,4月8日,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自2023年以來首次突破7.2關口報7.2038,較前一交易日上調58點。
各大機構普遍預計,若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值約9%,則能抵消新關稅對出口的影響。今年一籃子貨幣指數CFETS指數將跌至90~91區間。但美元對人民幣的貶值幅度仍將受到管理,中間價以及美元對在岸人民幣每日2%的交易區間,將成為中國央行調控貶值速度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