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降息窗口期已至
岳品瑜
美國推行的“對等關稅”引發一輪空前的關稅戰,不僅沖擊全球貿易體系,也引發了金融市場大幅震蕩。
為應對外部關稅沖擊,央行貨幣政策目標有望從“金融穩定”向“經濟增長”傾斜,降準降息的窗口期開啟。
2025年以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屢被提及,既與人民幣匯率波動息息相關,也與外部環境復雜變化緊密勾連。
從必要性角度來看,盡管一季度經濟呈現出回升向好的態勢,但外部關稅壓力傳導未來出口面臨較大壓力,給經濟增長帶來不確定性。
在此背景下,降準降息作為總量型寬松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其操作時機已然成熟。降準能夠釋放更多流動性,為市場注入活力;降息則能降低融資成本,激發企業投資熱情,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為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在外需放緩的背景下,擴大內需的壓力愈發凸顯。特別是,在“對等關稅”的陰影下,部分外需被迫轉為內需,進一步加大了國內供給壓力,對物價產生了下行壓力。然而,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正是今年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之一。因此,貨幣政策發力節奏適當靠前,通過降準降息等手段,為經濟增長保駕護航,顯得尤為必要。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同發力,是當前經濟形勢下的必然選擇。財政政策方面,適度擴大名義赤字率、發行國債等措施,能夠有效聚集私人儲蓄,轉化為有效需求,為經濟增長提供持續動力。
貨幣政策的降準降息操作,則能進一步緩解政府發債對資金面的沖擊,降低融資成本,實現政策協同效應。這種“雙管齊下”的策略,既能夠刺激總需求,帶動居民消費與企業投資增速回升,又能夠為經濟增長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房地產市場作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穩定與否直接關系到整體經濟的平穩運行。當前,前瞻的房地產數據已出現季節性回落,市場信心亟待提振。
要托住前期來之不易的市場形勢,一鼓作氣支持房地產市場,此時出臺增量政策顯得尤為迫切。通過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及五年期LPR,降低居民房貸成本,不僅能夠激發購房需求,還能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降準降息,也能夠提振資本市場信心。股市穩了、漲了,也能穩住投資者的錢袋子,消費意愿和能力自然增強,經濟的正向循環也就水到渠成。
值得注意的是,降息的制約條件正在逐步減弱。近期,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為降息操作提供了充足空間。此外,美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加,衰退概率加大,美元或走弱,美聯儲大概率在今年大幅降息以穩定經濟,這對國內政策約束進一步減輕,為降準降息提供了更為有利的外部環境。
當然,政策調整也需兼顧匯率壓力與金融風險防范。但在經濟基本面的核心因素面前,匯率波動、發債節奏等考量雖重要,卻非決定性因素。面對當前挑戰,既要保持戰略定力,也要靈活調整貨幣政策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