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15日電 (周奕航)券商年報近期陸續披露,券商資管業務情況也浮出水面。
中新經緯梳理發現,截至13日,在公布受托管理資產規模的19家券商中,共有11家公司管理規模同比錄得正增長。但從盈利能力來看,多家券商資管業務凈收入較上年有所下滑。
近六成券商資管業務規模上升
2024年,券商私募資管受托管理資產總規模較上年有所上升。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2024年末,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私募資管產品規模5.4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3日,中信證券憑借1.54萬億元的管理規模位居榜首,與去年1.39萬億元相比,同比增長11.09%;國泰海通證券以5884.3億元管理規模位居其后,同比增長8.35%;華泰證券位列第三,受托資產管理規模為5562.6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98%。
除此之外,包括中信建投證券、光大證券、廣發證券等券商受托管理資產規模較上年有所增長,增幅范圍在0.5%~45%之間。其中,中原證券2024年受托管理資產規模為52.71億元,同比增長43.9%,為2024年受托資產規模增幅最高的券商公司;廣發證券、國聯民生證券位居其后,增幅分別為23.87%和21.52%。
在公布受托資產規模的券商中,共有8家券商受托管理資產規模較上年有所下滑。其中,華林證券下滑幅度最高,為30.89%;招商證券、東方證券較上年下滑9.31%、8.14%。
從產品結構來看,多家券商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規模快速增長,增速超過單一資產管理計劃。
以中信證券為例,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資產管理業務中,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單一資產管理計劃規模分別為3432.43億元、9089.82億元,同比增長15.3%、7.99%;國泰君安也在年報中披露,截至2024年末,公司集合資產管理規模2393.2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1%,單一資產管理規模1295.38億元、較上年末下降2.6%;廣發證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規模1543.83億元,同比增長30.11%,單一資產管理規模811.7億元,同比增長1.31%。
根據中基協數據,截至2024年年末,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存續規模為58910.8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7%,占券商私募資管產品規模的比例由46.92%上升至48.38%;單一資產管理計劃的規模為62868.6億元,較上年末下降4.54%,占券商私募資管產品規模的比例由上一年同期的53.08%下降至51.62%。
部分券商資管業務凈收入下降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多家券商資產管理規模有所增長,但從券商資管業務盈利能力來看,收入水平仍承壓。
Wind數據顯示,共有9家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計算口徑:資產管理業務收入-資產管理業務成本)同比下滑,降幅在2%~300%之間。
中新經緯注意到,包括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光大證券等券商在內,2024年資管業務規模較去年有所增長,但資管業務凈收入卻較去年有所下滑。以中信證券為例,2024年資管規模增長11%,資管業務凈收入下滑2.83%;中信建投證券和光大證券,資管規模分別增長5.42%和3.7%,資管業務凈收入分別下滑15.78%和10.33%。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向中新經緯表示,2024年市場環境回暖,券商資管產品結構從單一資管計劃向集合資管計劃傾斜,頭部券商憑借品牌效應和渠道優勢吸引資金流入,資管總規模提升,券商資管在主動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受費率下行、市場波動和公募化轉型因素影響,行業管理費用普遍下調,且主動管理轉型初期投研、人才等投入增加,導致成本壓力凸顯。
“此外,部分券商資管缺乏公募牌照,產品布局受限。”田利輝補充道。
從趨勢來看,多家證券公司近年來積極布局公募業務,通過設立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截至目前,行業內已設立的券商資管子公司數量擴容至30余家,包括東證資管、長江資管、華泰資管、中泰資管、國泰君安資管在內的11家資管子公司獲批公募基金牌照,廣發資管、光大資管、安信資管、國金資管4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的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仍在審批中。
中信證券也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將在資產管理業務方面,進一步加強投研團隊建設,持續提升投資管理能力,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資產管理服務,加強產品規劃布局和場景化設計,打造風險收益特征清晰、穩定的產品系列,未來將持續推進公募牌照申請。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周奕航:zhouyiha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