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大甩賣”!6家消金公司本月“白菜價”轉讓不良資產包
消費金融公司加速“出清”不良資產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2025年4月以來,已有6家消費金融公司掛牌9期不良資產轉讓項目。
多家消金公司轉讓不良資產
根據銀登中心官網最新公告,4月14日,招聯消費金融一日披露兩期個人不良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轉讓項目轉讓公告,分別為2025年第6期和第7期。
具體來看,招聯消費金融2025年第6期轉讓的不良貸款資產包中未償本息總額為6.79億元,加權平均逾期天數為1072.73天,318162筆資產已經全部完成核銷。2025年第7期轉讓項目中,未償本息總額突破10億元,為10.7億元,加權平均逾期天數為1269.72天,464693筆資產同樣全部核銷完畢。兩期合計轉讓不良資產總額達到17.49億元。
包括招聯消費金融最新發布的兩期不良資產轉讓項目在內,2025年4月以來,已有6家消費金融公司掛牌9期不良資產轉讓項目。除了招聯消費金融外,捷信消費金融、南銀法巴消費金融本月披露了兩期轉讓項目,幸福消費金融、平安消費金融以及金美信消費金融等機構則各有一期。
4月10日,南銀法巴消金掛出年內第三筆個人消費貸款批量轉讓項目公告。此次共涉及3216戶個人不良債權,債權金額合計為2.7億元,其中本金2.51億元,利息0.19億元。
僅在3天前,該公司剛掛牌了一筆個人消費貸款批量轉讓項目,涉及的債權金額合計約3.08億元,其中本金為2.45億元、利息為0.64億元。
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于4月9日發布公告,資產包未償本息總額共計1.8億元,加權平均逾期天數774.56天。此外,還有平安消費金融不良貸款資產包本息總額4.69億元,幸福消費金融轉讓不良貸款1.14億元等。
如果將時間拉長,其實去年開始消金公司就加快了高頻處置不良資產的步伐。銀登中心披露的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業務統計顯示,2024年,消費金融公司的不良貸款轉讓成交規模合計達414.4億元。
對于消費金融機構密集轉讓不良資產的原因和背后所體現的行業現狀,招聯消費金融認為,開展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有助于更好地化解金融風險,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進而促進金融資產良性循環和金融機構穩健發展。
南銀法巴消費金融也表示,不良貸款轉讓流程規范且價格公允,資產包經第三方專業機構科學評估,并以市場公開競價的方式確定最終轉讓價格,確保了公開、公正、公允。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消費金融公司加速不良資產出清,其主要原因在于出清不良資產提升資產質量,減少潛在損失和降低風險,更好地落實監管對不良資產的要求。
不良資產包已經低至一折
從掛牌轉讓價格來看, 消金公司的不良資產包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已突破1折“地板價”。比如,螞蟻消金2025年第1期個人不良資產包未償本息總額為5.81億元,公開競價起始價為5020萬元,約為0.86折。興業消金2025年第一期1.02億元的不良資產包,起拍價為457萬元,約為0.4折。招聯消費金融2025年第6期轉讓項目的起拍價為4670萬元,與本息總額6.79億元相比,折扣率達到0.69折;2025年第7期轉讓項目起拍價為6235萬元,較項目本息總額10.7億元打了0.58折。南銀法巴消費金融2025年第2期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資產的起拍價1833萬元,折扣為0.59折。而幸福消費金融轉讓1.14億元不良貸款,標的起拍價僅為168萬元,轉讓折扣低至0.15折。
博通咨詢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折扣率反映的是市場供需雙方對資產實際價值的認知差異,可能體現真實的市場價格而非純粹的價格戰爭。不良資產包的價格敲定,和逾期時間、逾期規模有關,一般時間越長規模越大,回收的可能性越低,未來的損失越大,價格自然也會更低。不良資產轉讓試點的積極意義在于其促進了對個貸批量轉讓的高效運行。對于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而言,不良貸款轉讓能夠助力機構減輕歷史包袱,將精力放在更重要的拓客、風控等業務上。除了不良資產轉讓之外,消費金融公司還可以通過嚴控增量、加大自營催收人才招聘以及強化催收外包機構協作等方式緩解貸后壓力。
王蓬博認為為了避免不良資產包的擴張,需要消費金融公司從源頭提升資產質量,告別傳統的“高收益覆蓋高風險”的粗放經營模式,轉向更加精細化的風險管理、合規管理和運營管理,提升自主獲客、自主風控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