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政策工具 政治局會議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此次會議在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背景下召開,給出應對復雜形勢的政策框架。
會議指出,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斗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并提出“四個穩”,即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對三里河表示,“四個穩”政策部署,切中要害。在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眾多企業面臨嚴峻挑戰,穩住就業和企業對穩定經濟基本盤至關重要。穩市場涵蓋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以及其他各類要素市場,只有筑牢市場穩定根基,才能穩住經濟運行態勢,穩定社會公眾預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政策部署體現快和新。
相較往年一般在4月底召開,今年會議有所提前,且強調要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發行使用。
加緊、加快和用好用足等表述,凸現出政策推出速度和力度,將形成對經濟的實質性拉動。
會議提出了一系列新工具,包括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向三里河表示,這三項新工具,體現出政策層面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精準施策和前瞻性布局,展現中央對于金融發展和經濟穩定的高度重視。
具體來看,新創設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有效引導金融資源向實體經濟關鍵領域集聚。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能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基礎設施升級。債券市場“科技板”將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融資新通道,有力助推研發投入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田利輝認為,這些工具通過貨幣政策結構性優化、政策性金融制度創新以及資本市場功能深化,形成了“技術突破—產業升級—金融適配”的閉環體系,將在增強內生動能、穩定市場預期、提升國際競爭力等方面產生疊加效應。
面對高關稅,穩外貿至關重要。
會議提出,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企業,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比例。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維護多邊主義,反對單邊霸凌行徑。
這是應對關稅戰的破局舉措。4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2025年全國貿易摩擦應對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貿易摩擦進入高強度階段,面對困難挑戰,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講究策略,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近期,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行動,支持外貿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速布局國內市場。
在政策安排上,中國有預案、有信心、有后手。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扎實做好經濟工作,并要求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
在政策工具箱中預置多維度應對后手,通過深層次制度變革持續釋放發展潛能,中國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
(“三里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