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在渝探討低空產業發展路徑和模式
中新網重慶9月7日電 (記者 劉相琳)2025低空產業生態大會7日在重慶舉行。來自中航工業301所、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企業的低空領域專家與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匯聚一堂,聚焦應急救援典型場景、低空物流、低空文旅等,通過專家報告、產品發布、政策發布等形式,探討低空產業發展路徑和模式。
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低空智聯無人機系統副總設計師周劍表示,近年來,各省市區積極推動低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陸續發布了與低空相關基礎設施補貼政策,真金白銀支持低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他建議,地方政府在扶持低空經濟發展時要規劃先行,同時希望基礎設施要“四分”,分級、分類、分區和分布,適度超前。讓低空真正飛起來,飛得更好,飛得更遠。
圖為大會簽約儀式現場。活動主辦方 供圖
京東集團無人機事業部技術總監王琦說,物流是目前低空經濟很重要的板塊。“用無人機最大的優勢是快,因為飛行路徑直達,避免了路面運輸阻隔和繞行場景。”在王琦看來,目前制約低空物流發展的因素包括空域有待進一步開放,網絡覆蓋還需進一步完善。此外,還包括導航、氣象、客戶接受度等。他認為,低空經濟也好,低空物流也好,都是復雜的系統工程,依賴于完整的生態,需要多方共同合作,最終推動低空物流乃至低空經濟的增長和發展。
近年來,重慶把空間信息產業作為重要產業發展。通過多年努力,重慶目前有低空經濟相關制造業企業68家,2024年實現產值83億元。2025年上半年,重慶全市低空飛行時長19萬小時,同比增長109%,飛行架次近116萬,同比增長67%。
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副主任涂興永表示,下一步,重慶將充分利用好發展低空經濟的獨特優勢和良好條件,持續推動低空飛行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強化AI賦能,健全管理體系和制度體系,形成整體基礎設施能力。持續打造“低空+”標志性場景,聚焦超大城市治理、物流、文旅等重點領域,不斷培育低空經濟市場。做大做強低空制造業,完善低空經濟發展生態,提升低空經濟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水平,營造低空經濟發展良好氛圍。
當天的大會還發布了重慶梁平區的“規建治一體化”低空場景和重慶奉節縣“馭風而起,翱翔詩城”低空場景,并舉行《打造區域性航空物流樞紐業務框架協議》和《低空經濟戰略合作協議》簽約。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低空航空器研制保證、新能源新構型低空裝備安全與驗證技術、低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主題展開交流研討。(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