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11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1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工作發展成就。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紅在會上表示,我國在研新藥數量占全球數量比例超過20%,躍居全球新藥研發的第二位;近日,國產九價HPV疫苗已經投入使用。
郭燕紅稱,“十四五”期間,廣大衛生健康工作者在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方面勇攀高峰。衛生健康科技整體實力持續提升,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
一是在新藥和疫苗研發方面,我國在研新藥數量占全球數量比例超過20%,躍居全球新藥研發的第二位,像舒格利單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多款國產創新藥陸續獲批上市,填補了相應領域國產創新藥的空白。我國自主研發的抗腫瘤藥品澤布替尼已在多個國家獲批上市。在疫苗方面,國產HPV疫苗在臨床上已經廣泛使用,快速提升了我國HPV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近日,國產九價HPV疫苗已經投入使用,為女性提供了更加全面、可及的免疫選擇。
二是在醫療器械和設備創新方面,我國自主研發的光子計數CT,比傳統CT空間分辨率提高2-3倍,掃描速度更快,輻射劑量大大降低,效率和效果更佳。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腔鏡軟組織手術機器人都已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手術精準度,為患者減輕了創傷痛苦。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人工心臟、質子重離子放射治療設備等產品均實現自主化研發并投入臨床應用,讓更多患者“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國產高端醫療裝備。
三是在產出高水平疾病防治中國方案方面,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開展的結直腸癌免疫治療新療法研究,使得難治性、免疫耐藥型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有效率從原來的13%提升到44%,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延長61%,取得了國際上該領域的最佳療效;我們支持以“患者為中心”重構和優化急診腦卒中診療流程方案,使得患者從進入醫院到接受溶栓治療的平均時間由原來的60分鐘縮短到現在的不到30分鐘,大大提高了療效。開展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重要臟器損害診療體系研究,實現了疾病演進及臟器損害的精準預測和量化評估,創建了個體化診治的“中國范式”,提升到國際領先水平,可以說,科技創新有效提升了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改善了診療效果,為維護人民健康,支撐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中新經緯APP)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